《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心理障碍和物质滥用加在一起,已成为非致死性疾病的最大诱因。
这项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者联手开展的研究以《2010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该研究报告中涉及的20种心理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系统分析了这些障碍的特征、起因和影响,并统计了这些障碍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年份的发生率。
研究者还通过社区调查和网络调查,计算出残疾生存年限(YLD);根据1980-2010年全球187个国家的20岁以下年龄段男女两性死亡人数和死因估算,计算出损失生命年限(YLL);以总残疾生存年限和损失生命年限计算出了残疾调整生命年限(DALYs)。
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带来的死亡负担超过艾滋病毒
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在全世界的各种致死和致病因素的排名中位列第五。
但如果仅考察其对非致死性疾病的影响,则排名升至首位,有22.8%的非致死性疾病负担由此而来。
文章作者表示,两个排名之所以有此差异,是因为2010年心理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造成了23.2万人死亡,相对于因此患病的人数,这一数字要低得多。
这份研究中写道:
“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是全球非致死性疾病负担的首要诱因(按残疾生存年限计算)。
2010年,由此造成的残疾生存年限总数达到1.753亿年,占非致死性疾病负担总额的22.9%。其中,抑郁障碍造成的负担最为沉重,随后依次是焦虑障碍、药物滥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此外,根据该项研究,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在全世界造成的死亡人数和患病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糖尿病和交通意外。
该研究还显示,14岁以上的女童和成年妇女比男性更易因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而患病或死亡。但各年龄段男性因药物和酒精依赖而患病或死亡的几率都大于女性。
死亡人数“可能更高”
尽管数据中记录的因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造成的死亡实际上全部来自物质滥用方面,但研究者仍注意到,心理障碍患者的未成年死亡率很高,只是在《2010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报告》中,这类死亡都计作生理原因导致的死亡了。
该报告的规则是,自杀计为“伤害”,因此尽管研究者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自杀是心里障碍造成的,但这一点并未在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使用违禁药物造成的死亡常被计作“意外中毒”,研究者提醒说,尽管他们已尽力将分属不同类别的数据都纳入统计,但使用违禁药物造成的死亡人数仍有可能比他们得到的结果更多。
实施干预“需要资源”
有些种类的障碍在不同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差异最大的是进食障碍,大洋洲进食障碍的死亡率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高40倍。
从统计数据上看,只有中国、朝鲜、日本和尼日利亚,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造成的患病和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医疗卫生研究中心的哈维·怀特福德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尽管目前已经有了较为经济的干预措施可以用于治疗这些障碍,但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些干预,还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除了个人投入和资金成本之外,患有心理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的人接受治疗的比例很低还有另外的原因。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人们也往往是在患病多年后才开始接受治疗。”怀特福德教授说。
“在世界各国,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都被认为是一件丢人的事,这一点对于患者接受治疗的阻碍作用不亚于资金和干预措施的低效率分配和使用。”
“要减少心理和物质滥用障碍造成的负担,我们必须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政策和服务的各项研究,开发更多有效的途径来提供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服务,尤其是在那些资源有限,无法充分获得这类服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