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药材资源供求矛盾突显 部分药材濒临灭绝
发布时间: 2016-10-12     来源: 报告大厅

近年来,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但因受到天然资源制约、中药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如何均衡中药材的需求和供给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中药材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其“质”和“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受到天然资源制约、中药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如何均衡中药材的需求和供给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以下是2016-2021年中药中药材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所做的分析。

中药材

中药材资源需求和供给矛盾

1、一些药材濒临灭绝或品质下降

《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了42%。以利用野生植物为主的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这是在提到中药资源情况的时候被广为引用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一份报告,10年后的今天,无序而过度的索取,情况很可能已比当时更加危殆。

1983—1984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中草药种类共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统计表明,其总蕴藏量达850万吨。

而2011年的第四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中,普查试点四川省的中药资源结果初步表明了,与30年前相比,多数中药资源明显减少,比如冬虫夏草、川贝母、佛手参、羌活、大黄、石斛、重楼、天麻等;药材的品质也有明显的下降,仅仅从药材的形态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比如重楼重量由原来的每头50克以上变为现在的每头只有5~10克。

2、竭泽而渔致诸多负面问题

对药用植物野生种群的过度采集,造成了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据了解,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野生人参、冬虫夏草、雪莲、天麻、猪苓等野生种群数量下降达90%以上。甘草、光果甘草、羌活、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在它们当中,有很多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物种。

贺兰山,1000多年前贯休就是在这里看到了“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那里挖甘草破坏了800多万亩的草原,腾格里沙漠一度“爬上”了贺兰山的半山腰

和甘草遭受同样命运的沙生植物还有麻黄,有报道称,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甘草和麻黄的滥采滥挖得到了遏制。

野生中药材的无序采挖,带来的不仅仅是药用植物本身濒临灭绝,更会导致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走向消失的境地。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被诗人屈原一咏三叹,喻为洁白、清净的美丽香草杜蘅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3、中国沦为了廉价的资源供应国

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产业,我国对中药的利用还存在无序的问题。将大量稀缺的中药资源或提取物用于供应国际市场,但占有的中药和植物药的国际市场份额却不足5%。一些原料出口后经过加工以高价返销国内,中国沦为了廉价的资源供应国,而这其中很多是以采挖难以再生的野生资源为代价。

中药材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对策

供给和需求之间得不到平衡,相关部门、行业以及企业应采取措施,保证中药材的供给和需求的稳定。

需求对策

1、加大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中药材出口量的增加对于含有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成分的药品影响更大,造成本就匮乏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更加令人担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因此,我国应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国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加大对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同时加快中药材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保护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要加强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种养繁殖和濒危野生中药材替代品研究。

此外,要建立国家中药材储备制度,加大重点中药材品种的国家储备,以应对出口量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加大中药生产企业产业链延伸。

我国应鼓励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进行产业链延伸,建立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中成药生产企业带动中药材生产,鼓励大型中药企业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

此外,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对需求影响所占比重也较大,这表明,随着中医养生保健观念的深入,人们对中医药的费用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供给的角度来平抑这些因素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比如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大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加大中药材供给和国家储备等,以应对需求增加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

3、建立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近几年,我国先后爆发“非典”、禽流感、甲流H1N1、H7N9等疫情,造成中药材部分品种价格涨幅剧烈,甚至断货。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状况,我国应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以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中药材储备是调节中药材市场供求,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的有效手段。我国应研究建立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对中药材重点品种进行合理储备,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市场需求激增的情况下,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此外,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的建立还可以规避游资炒作,避免出现游资大量囤积炒作而造成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

供给对策

1、加大道地药材保护,保证道地药材供给。

合理保护利用道地药材和野生药材资源极其重要。对此,全国应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统,构建中药材资源数据库,要加强道地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种养繁殖,建立道地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种养基地,建立道地药材基因库,加强对道地药材和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2、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

优良的种质是药材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应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在国家医药储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储备,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建立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从源头保证中药材优质生产。建立中药材资源种质基因库。

3、提高栽培与养护技术,开展中药材替代药品研究。

我国应加强中药材栽培与养护技术,可以开展野生中药材替代药品研究,在保证资源丰富、功效相近、方便再生和环保经济的前提下,探索与野生中药材资源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和种源相近的替代中药材资源。对资源稀缺和濒临灭绝的野生中药材应按照物种采种规范,要加快人工选育工作,防止过度采挖,运用DNA分子标记、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加强中药材的人工培育。

4、规范种养中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

我国应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进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区域种植规划,尤其对道地药材要制定道地药材目录,加强道地药材的良种培育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减少种植面积波动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

此外,应制定中药材种养、采收、储藏技术标准,运用先进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科学种养中药材,发展中药材种养专业合作社,提高中药材种养规范化,从而提高中药材质量,稳定中药材价格。

中药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只有打破了这个瓶颈,中国医药产业才能得以快速的发展。

滚动新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