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实施新版GMP技术性问题答疑500题(十六)
发布时间: 2013-05-14     来源: 中国西部医药信息网

说明:

        1、本解答内容,仅可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一个参考,不作为实施10版GMP的依据或判定原则;若有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解释不一致之处,均应以法定机关的解释为准。任何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并基于科学,正确把握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或脱离GMP规范原意。由于版权问题、篇幅及时间等因素,答疑在可能条件下引用了美国注射剂协会的一些要求,也一并供参考。
        2、阅读范例:
        对所提问题,尽量在规范原文中注明来源以便引导,但标注的条款编号在内容上不一定具备直接准确的对应性,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注意。其拼音缩写的含义如下:
        A、 TZ-312(十三):表示“通则第312条第十三款;
        B、 FL1-71(二):表示“附录1第七十七条第二款”;
        C、 QT ,其他。不能获得GMP规范对应条款但属于GMP相关范畴的具体问题归入此类。
        3、本《答疑》将分次刊登在中国西部医药信息网(http://www.rrrry.com/)。现先登出《无菌药品》部分,包括《通则》《附录》等;《非无菌药品》部分将在随后登出。凡有援引者,务请注明出处并同时登出本《说明》。
        4、联系邮箱:cwmi2012@163.com,请注明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邮箱)。

        5、特别声明:本解答发布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热情支持与鼓励,同时也有读者对一些问题建议做更具体细致的解答,为此,我们特请邓海根老师对所有问题作了校审、完善,并及时进行更新。

 

                                                                                  

456、配液系统需要CIP和SIP,管路该如何设计?管路中排污、排气口很多,地漏该如何设计?(TZ-51、FL1-29)
答:配液系统的CIP和SIP如何设计题目太大,请企业与设计院商量。地漏及空气阻断的要求,请查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网站(www.cpape.org.com)和中国西部医药信息网(http://www.rrrry.com/)。有较详细的技术性指导原则。
 
457、A级区药液缓冲罐在线清洗的清洗液、在线灭菌的冷凝水怎么排放?
答:首先要明确,在线清洁及在线灭菌时,设备不可移动,无产品生产,应在此条件下来讨论排放方式。(TZ-51)
通常有二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其引入邻近的C级区(或D级)设备或地漏;另一种方式是设封闭式地漏,这种地漏有特殊的设计,正常生产时,是完全封闭的(这种地漏在欧洲有生产),只有在线清洁及在线灭菌时才打开,仍需设空气阻断。
 
458、无菌过滤缓冲罐放在B级还是C级?CIP/SIP排水如何设置?(TZ-51)
       答:无菌过滤的接收罐(缓冲罐)应设在B级,配制罐可设在C级。CIP/SIP排水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最简单的方法是回入C级区。参见第80题的说明。
 
459、没有空气隔断,用阀门代替,在每次排水前开启,排水后关闭,是否可行?(TZ-51)
       答:这要根据风险情况来定,非关键设备有可能可采用此形式。空气阻断最大的难点是SIP的余汽(通过疏水器排放的部分蒸汽),如果设备本身不需要SIP,那么空气阻断是很容易设置的。
 
460、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原辅料称量,活性炭称量间与稀配间共用一个人流通道,同在C级区,应采取何种风险控制措施?(备注:区域不改的前提下)(TZ-52)
       答:首先,不应将活性碳的所谓“污染”看得过重。目前一些设计中同时采用相对负压、设置下方抽风、采取调碳等手段控制“活性炭污染”,这些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一批药液制备过程中,可能要加若干公斤活性碳,不仅仅是浓配,有时在稀配还加活性碳。不同批次产品称量时的活性碳,有时是同一批次的活性碳,不同时间的称量,导致所谓“交叉污染”,这会构成重要风险吗?活性碳是否有明确的批,也是值得置疑的。
更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原料药的质量,不要在制剂厂再去从事这种“前处理”的工作,欧美不接受制剂生产中再采用活性碳的工艺,因为加活性碳意味着原料质量不过关,使用不过关的原料,这是GMP不允许的。再则,活性碳不溶解,这给设备及管路清洁带来了麻烦,活性碳当然可以吸附某些产品,然后在其它品种生产中再释放出来,因此,制药业应当将提高原料药质量放在首位。
 
461、冻干粉针车间,C级区称碳柜不单独设置,和原辅料称量单元在一起称量,可以吗?(TZ-52)
       答:请参见第120题的说明。现多数企业采用单独设置的方法,如不单独设置,不见得有多大的风险,因为称量间应设工艺除尘(抽风过滤)。
 
462、纯蒸汽消毒分配管路能否同纯化水、注射用水循环管路并用。如果不能,纯蒸汽消毒分配管是否要定期清洗消毒,在对纯化水、注射用水以及其他储罐消毒之前是否要对自身管路先消毒?(TZ-101)
       答:纯蒸汽是往一个或几个方向流的,不存在循环问题。纯化水系统不需要灭菌,一般巴氏消毒即可;注射用水系统可采用纯蒸汽灭菌。非最终灭菌的贮罐要用纯蒸汽做SIP。在开始灭菌时,总有一些冷凝水,它们通常会与部分冷的空气一起从疏水器排出系统。不需要单独对纯蒸汽管路自身先灭菌。
 
463、动态监测布点是否满足GB/T 16292中最少采样点要求,GB中最少采样点数目动态、静态如何区别?(FL1-11)
答:静态确定级别时,按14644-1标准,但日常监测的动态测试点需根据风险、验证结果及日常监测的结果来确定,静态说明系统的大体设计能力,动态才形成实际的生产环境,包括人员对环境的影响,需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认识静态与动态的关系。换言之,环境监测计划的制订,要执行风险管理的原则。
 
464、关于灌封机在线尘埃粒子检测的问题。
尘埃粒子在线检测时警戒线应该设置多少?例如检测速率有2.83L/分,28.3L/分。
法规标准:A级≥0.5um时,小于3520,≥5um时,小于20。当采用2.83 L/min时,当采用平均计数时,小粒子应该出现的最大值(警戒线)3520*2.83/1000=9.97大概就是10个每分钟,大粒子就是20*2.83/1000=0.0566个每分钟,也就是说大粒子1个都不能出现,这样貌似很难达到。当采用累积计数时,有可能某一分钟出现3000个,以后再未出现,这算不算合格呢?还有就是累积时需要353分钟,那我生产只有4小时,也就是说1个m³都没有采集到,这合适吗?
当采用28.3 L/min,同样的问题。应该说采用28.3L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为什么不用28.3L的呢?(FL1-10)
答:在确定级别时,通常采用大流量的取样仪,例如50L/分或100L/分的,以缩短取样时间。在日常生产运行中,则可采用28.3L/分,很多个小采样量的测试结果,在总体上,也同样能说明环境的受控状态。另请注意,据欧盟标准的起草人员介绍,欧盟引入大微粒的要求是为了预报系统可能的损坏,立足点不在生产环境(参见: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Quality 2009 二月);在cGMP中,FDA并没有大微粒的测试要求,他们认为对小微粒的测试已能够说明问题。可见,欧美的标准是求大同,存小异。
通常,警戒限以正常监测数据为基础,并赋予一定的安全系数,由企业自己确定;纠偏限度可设为警戒限的2倍,但不得高于参照性标准/法定文件提到的指导值。警戒限度及纠偏限度也可采用临界值法(Cut-off Value Approach)来设置(取100个连续测试的数据为基础,以第95区间和第99区间作为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

465、新版GMP附录Ⅰ中规定对环境监控时,沉降菌项目对A级区要求至少取样点数为14个,那么灌封机层流下至少取样点数为多少?隧道烘箱内取样点数为多少?(FL1-11)
       答:问题的前一部分可能有误解,附录一中没有14个取样点[1]的规定。沉降菌测试法的标准是GB T 16294-2010。另应注意,取样操作不得干扰正常生产(带来额外风险),灌封机单向流下,在生产运行时不会放那么多平碟测试。
厂房确认中确定级别时,按14644-1要求处理,日常生产需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环境监测计划,参见USP《1116》章。
隧道烘箱关键问题是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及检漏符合要求,风速符合要求,这些项目的测试均应在OQ及PQ中完成,生产运行时不作测试。
 
466、除菌过滤器重复使用次数的验证?(FL1-75(五)
       答:不建议液体除菌过滤器多次使用,按我国规范及WHO的要求:过滤器只能在一个工作日内使用。由于国际上不建议多次使用,国外难找到适当的验证项目、方法及合格标准。过滤后,总会有产品或副产物吸附、残留、长菌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滤器经清洗后,往往会灭菌,而过滤器灭菌的Fo很高,通常达30-40,这可能造成产品降解,产生有毒副产物等问题,因此,多次使用时,应考察微生物、残留及副产物。
 
467、B级更衣问题:C更衣→C走廊→进B级更衣,在C级更衣穿C级洁净服还是穿B级内衣?(FL-24)
       答:通常的做法:脱衣→更鞋跨越→人员穿有内衣(俗称“无菌内衣”)→洗手/消毒→再穿经灭菌的无菌工作服,经气锁进入。企业有特殊情况时(例如无菌检查室仅一人进入),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468、进入B级洁净区时,取衣服人员将已灭菌的无菌服送回内衣间、外衣间,是否违反文件规定(文件规定:退出更衣时,应从回更室退出)(FL1-30)
       答:GMP规范不会对操作性细节做出规定。B级更衣主要有二种不同的设置,一种是进-出分开,另一种是原路返回。如是前者,当生产结束时,人员是从回更退出,以可避免人员再次进入时,将退出脱衣时掉落在地上的头发、肤屑等再次带入B级区。如是原路线退出的更衣室,则可采取其它措施降低污染风险,例如在再次进入前喷洒消毒。
 
469、模拟灌装量确定的原则,它与生产批量的相关性?例如24万瓶/批模拟灌装时间如何确定?请以工艺规程中灌装时限为12小时,批灌装实际为8小时作说明。(FL1-47)
答:这应是指无菌分装,与液体灌装有较大区别。由于所述批次量十分大,而培养基模拟涉及的问题很多,要考虑的问题不只是时间及数量,还有装量、替代品、灌装水、灌装速度等其它问题。建议参见PDA第22号技术报告(2011年修订版)以及第28号技术报告。
 
470、对于小批量产品的配制,除菌过滤采用单级过滤后用移动式密封储液罐接收,除菌过滤完后,完整性测试合格后进行分装,此种方式是否可行?(FL1-11)
       答:从药液过滤去看,原则上说,应当可以,但通常在灌装前的小缓冲罐后,还设一级除菌过滤。
 
471、附录I中第十一条,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是不是只要生产就必须进行微生物动态监测?(FL1-11)
       答:生产环境监测的结果,进入批记录通常局限于无菌生产-aseptic process;如是可最终灭菌的产品,最终灭菌工艺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可另设监测记录并应进行趋势分析。
 
472、过滤进入无菌区的气体介质(如氮气、压缩空气)的滤芯/过滤药液的滤芯/过滤终端洗瓶用水的滤芯,这三类的完整性测试及清洗消毒周期该依据什么原则,如何制定?(FL-75)
        答:应将滤芯分为二类,气体过滤及药液(包括水)过滤。另须将过滤器用于什么产品/工艺、什么工艺阶段说清楚,因为不同工艺及不同阶段的要求不同。以冻干为例,冻干机上用的气体过滤器是随着冻干机的SIP同时完成的;除菌过滤上游的压缩空气过滤器不需要灭菌。这类气体过滤器均需定期检查完整性。
液体除菌过滤器通常在一个工作日内使用,安装后及使用后作完整性检查。如是在线监测系统,则可以监测灭菌后过滤器的完整性。
 
473、新版GMP附录一:第三十八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保持连续运行…”请问:A级区FFU风机是否需要连续运行?灭菌隧道烘箱内的高效送风风机是否需要连续运行?D级洗瓶区域的空调风机是否需要连续运行?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C+A区A级的沉降菌是否需要连续4小时监测?(FL1-38)
       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要或是不要连续运行,要看设备及设计情况,还要与设备的能力有关,例如,Libra的洗瓶及隧道灭菌器,D级区设直排风,风量与洗瓶及隧道灭菌器的排风相一致,它们是联动设定的,互相切换的,洗瓶及隧道灭菌器运行时,此联动线的排风机开,D级区设直排风则处关闭状态,反之亦然,以确保隧道灭菌器三个功能段有很稳定的气流,尤其保证高温段温度分布的均一性,换言之,不运行时,设备的风机是不运行的。
       另一种形式是设值班模式,日常运行风量大一些,不洗瓶(停机)时,隧道灭菌器按值班模式运行,三个功能段的风机均连续运行。
       值得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将隧道灭菌器的送风看作是简单的FFU,事实上,它由三个独立的风机级组成,有初、中及高效过滤器,只不过它取D级区的风,另外,它也设排放,且在冷却段设有表冷器。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C+A中的A是指A级送风,不是A级区,不生产时可以停机,它不影响风量平衡。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