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中药
中药
传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13-02-21     来源: 科技日报

        “历史的经验和事实证明,传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今年年初召开的传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传承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将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工作,通过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传承人才。
  然而,中医药领域传承不够、创新不足、中医的特色优势不突出等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此,王国强认为:“在传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创新不离宗,使中医药创新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实现,使中医药传承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发展。要始终坚持按照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善思辨、医德好的要求来做好传承工作。”
  坚持理论指导才能立足根本
  在王国强看来,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把握中医药传承的根本是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指出,“中医药以整体观念,系统论、辨证论治为核心,注重社会疾病、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实施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发的治未病的理念为核心,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这些理念与转变了的现代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完全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医药传承要始终坚持以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等核心思想为指导,才能不偏离方向。”
  研读经典才能把握传承基础
  王国强认为,中医经典是构成中医理论的核心内涵,是中医临床思维观点的源泉和源头。只有坚持研读经典,才能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基础。
  “中医经典既是医学理论体系,临诊规范,诊疗方法的代表,又体现了医、文、责、史(音)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融合,熟读经典是夯实中医基本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和诊疗体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中医药传承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王国强举例说,“《黄帝内经》提出的整体观、伤寒杂病论提出的核心思维都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观点。伤寒杂病论包含113种经方,《金匮要略》详载了260多种方剂,这些都为中医临床提供了宝贵的诊疗技术和经验。”
  临床实践是传承关键
  在王国强看来,“坚持师承学习是把握中医药传承的捷径,而坚持以临床实践为中心则是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关键。”他认为,“师承传授是追求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以拜师授业、实践感悟、建树创新为特征,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学作为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的创新发展。临床实践既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又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对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展传承工作必须以临床实践为中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把科学研究的着力点放在临床研究上,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优势放在首位,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
  中医药文化是传承的精髓
  王国强说:“中医药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要把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和医德医风融入到我们的行为准则当中,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使中医药工作者能够修得敬业,真诚服务,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
  传统与现代研究要结合
  “中医药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认真的传承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又要积极地引进和使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努力地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实践特点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学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中医药各方面的实践。”王国强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地探索建立健全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平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研究,探索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机制,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