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减肥神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宣告失败
发布时间: 2025-11-27     来源: 新浪医药

诺和诺德宣布,公司的Ozempic口服版本在两项大型临床试验中未能减缓阿尔茨海默症进展,这一被视为长远投资的尝试宣告失败。基于认知评估结果,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并未出现显著好转。该公司已决定终止原定的一年期研究延长计划。

诺和诺德阿尔茨海默症药物试验失败,股价暴跌至2021年来最低。

当地时间周一,诺和诺德宣布,公司的Ozempic口服版本在两项大型临床试验中未能减缓阿尔茨海默症进展,这一被视为长远投资的尝试宣告失败。基于认知评估结果,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并未出现显著好转。

消息公布后,诺和诺德股价在哥本哈根交易中暴跌多达12.4%,触及2021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该公司已决定终止原定的一年期研究延长计划。今年以来,该股累计跌幅已超过一半,投资者对诺和诺德在肥胖症治疗这一蓬勃发展市场中的长期竞争力表示担忧。

竞争对手礼来公司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也出现下跌,而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开发的Biogen股价则上涨6.7%。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此前估计,如果试验成功,该药物可能为诺和诺德带来高达50亿美元的年收入增长。

高风险试验宣告失败

阿尔茨海默症以认知功能严重衰退、记忆丧失和性格改变为特征,是药物开发领域公认的难题。诺和诺德此前一直将这些试验描述为高风险项目。

诺和诺德首席科学官Martin Holst Lange在声明中表示:"我们认为有责任探索司美格鲁肽的潜力。"司美格鲁肽是Ozempic的通用名称。虽然该治疗方案在一些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生理指标方面有所改善,但并未转化为疾病进展的显著放缓。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算,这项试验的成功概率约为25%,失败概率高达75%。该公司9月份向分析师表示,预计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最多只能检测到认知衰退进展中低两位数百分比的差异。

这一试验结果对诺和诺德重新获得肥胖症治疗市场领导地位的努力构成打击。如果Wegovy对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有效,本可为该公司在与美国竞争对手礼来公司的Zepbound竞争中提供优势。

两项试验共追踪了超过3500名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病情变化。Nordnet AB投资经济学家Per Hansen表示:"这就像一张彩票,本可能具有巨大价值。投资者此前并未给它分配任何实际价值,但希望还是存在的。"

诺和诺德股价已从2024年峰值下跌73%,反映出投资者对该公司在其帮助创建的肥胖症治疗市场中长期竞争地位的担忧情绪持续升温。

AD,公认的研发填坑

过去数十年,全球在此超六千亿美元投入,但收获的却是99.6%的超高失败率,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研发一直被视为现代制药“坟场”,无数制药巨头在这里铩羽而归。

作为医学界公认的几大疑难杂症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无数的科学家及制药企业为之前赴后继。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各国药企累计投入资金已突破6000亿美元,开展超过300项临床试验,却鲜有所获,这也被称为制药企业的“坟场”,包括强生、礼来、罗氏、辉瑞等在内的行业巨头均接连折戟。

2012年,强生与辉瑞合作研发的单抗药物Bapineuzumab在针对轻度至中度的阿茨海默症患者的第二轮临床试验中失败,于是取消了该药物研发工作。2014年,罗氏启动Gantenerumab的首次三期试验,但因中期分析显示干预无效而被中止开发。

2016年,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TauRx的LMTX宣布Ⅲ期临床试验未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宣告失败。同年,礼来单抗药物Solanezumab在关键Ⅲ期试验中未能展现任何延缓认知衰退的效果,宣告失败。

2017年,默沙东宣布停止开发BACE抑制剂药物Verubecestat。

2018年,强生宣布其终止了BACE抑制剂剂Atabecestat II/III期临床试验。同年,辉瑞更因连续多项试验失败,宣布全面退出阿尔茨海默病研发赛道。

2019年,百健宣布结束其Aducanumab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实验性疗法的临床三期试验,因为基于试验中期数据分析推论药物可能无效。

2021年,基于Karen Ashe教授的理论,渤健的阿杜卡尼单抗在美国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但由于定价极高疗效却微乎其微以及副作用风险,最后这款药物以退市告终。在此后多年的临床中发现,Aβ靶向药物基本无效或疗效微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学者以“无法复现实验数据”等方式发出质疑。虽然此类疑问还在不断扩散,但全球AD领域已经在该方向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2023年,礼来的Solanezumab在III期A4临床试验中再次失败,未能减缓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宣布停止该药物的开发。

直到2024年,礼来的多奈单抗、卫材的伦卡耐单抗获批上市,才打破阿尔茨海默研发天坑的魔咒。

如今,AD药物研发方向更丰富。

一方面,第三代Aβ靶向药持续优化:礼来Remternetug靶向毒性更强的AβN3(pE)亚型,Ⅱ期试验显示淀粉样蛋白清除率达92%,预计将于2026年公布Ⅲ期临床结果。罗氏的Trontinemab通过“血脑屏障穿透增强技术”使抗体入脑量提升三倍,ARIA(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发生率降至5%以下。

另一方面,非Aβ机制药物崛起:早年以淀粉样蛋白为靶点的靶向药占比降低,神经炎症、tau蛋白、神经再生等机制崛起,如百健靶向tau蛋白的Zagotenemab、诺华调控神经炎症的CNP520等Ⅲ期药物均显示出潜力。

此外,联合疗法成新宠,百健与卫材合作开发Aβ+tau双抗,Ⅱ期试验显示认知下降速度延缓40%,远超单靶点药物。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