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FDA分析儿科药物开发失败原因,剂量选择首当其冲
发布时间: 2025-11-27     来源: 识林

FDA CDER部门在10月份发表综述文章《2015-2022年提交FDA的未成功儿科药物研发项目试验回顾》,系统梳理分析了2015至2022年间申报未获批准的儿科药物研发项目。文章指出,自2002年《儿童最佳药品法案》(BPCA)与2003年《儿科研究公平法案》(PREA)实施以来,儿科药物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儿科研究数量增加,药品说明书中儿科用药信息也更加丰富,但仍有部分药物未能成功获批儿科适应症,其中反映出的开发问题亟待梳理并解决。

研究聚焦于非肿瘤类儿科药物研发项目,共纳入211种药物,其中有32种(15%)未能获得儿科适应症批准。失败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仅未能证明有效性(18种,56%)、仅未能证明安全性(7种,22%),以及同时未能证明有效性和安全性(7种,22%)。从治疗领域来看,精神科药物(25%)和疼痛类药物(17%)的失败比例最高。

深入分析发现,剂量选择不当是导致部分药物未能获批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盐酸西那卡塞、吡仑帕奈和盐酸羟考酮等8种药物均因剂量问题未能充分证明有效性或安全性。一项针对4至不足6岁儿童患者的儿科试验评估了盐酸哌甲酯缓释剂的效果,观察到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尤其是体重减轻。该试验采用灵活剂量滴定方案,最低剂量为10 mg。审评意见指出,与年长儿童相比,4至不足6岁儿童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系统药物暴露量,这表明应评估更低剂量以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确保疗效。

此外,试验设计问题如潜在混杂因素、终点选择不当、缺乏对照组或样本量过小等,也严重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解释性。例如,在一项关于对乙酰氨基酚静脉注射液治疗儿科急性疼痛的试验中,由于基线疼痛水平受到预先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干扰,导致难以准确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部分药物的失败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这些问题交织叠加,使得试验数据难以合理解释,进而影响对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确认,最终导致适应症申请失败。

尽管该研究主要关注非肿瘤药物,但研究人员提示其揭示的研究设计问题同样对肿瘤药物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总体来看,与2012年之前的情况相比,当前儿科药物研发的失败率已有所下降,反映出该领域在试验设计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随着儿科外推法的逐步推广,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失败率,减少不必要的儿科试验,从而提高整体研发效率。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