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过,暑气虽未尽,阴凉却悄悄上身。此时气候由热转凉,正是调理脾胃、补养五脏、预防凉气入侵的关键节点。老话讲“立秋吃五根,身体稳扎根”,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中医根据“通行气、消暑湿、接秋藏”的整体思路提炼出来的饮食调养原则。你知道是哪五根吗?今天老朽就与各位慢慢道来。
① 莲藕:清热养胃通气血
熟藕温补,生藕清热,立秋若食,可健脾养胃、舒肺护心,是秋季养阴生津的好食材。
炖藕时表皮需刮净,搭配胡萝卜、排骨一同熬汤,可调中益气。白藕断丝不断,如气脉流通,最适合湿滞腹胀者食用。
呃,有没有人吃完藕汤后感觉腹内一股清气缓缓上行?那便是藕通肺气的表现,身体不会撒谎。
② 山药:固脾补肾 益精养气
脾为“后天之本”,立秋养好脾,等于为晚秋冬藏打下地基。山药味甘性平,尤入脾肾二经,其补而不滞,养而不腻。
蒸食、煮粥皆宜,尤可蘸蜂蜜、佐牛奶或炖莲子银耳,久服不伤胃,不聚湿,是补而不燥的佳品。
你注意过吗?常吃山药者多有平腹健体、容颜润泽之象,这也是“气足血通”在外的标志。
③ 胡萝卜:补肝明目 润秋燥
立秋之时,最易“燥”伤肺肝,眼干口苦、皮肤粗裂者增多。胡萝卜入肝经,可疏肝明目、养血润肤。
炒食、炖汤、煮粥皆可。加入姜丝同食,可温阳散寒,是秋季之补眼佳品。其色鲜橙,象征肝血旺盛,气血充盈。
哎,有没有朋友常说“秋天老眼涩”?试着每周吃三回胡萝卜,或许几日之后便见“睛明”。
④ 红薯:通便暖胃 安神养神
中气虚则易倦怠、腹胀,秋来宜润。红薯偏温,可以健脾祛湿,又能助排肠毒,益气又通畅。
蒸食最佳,搭配小米、银耳熬粥,最适合肠胃较弱者每日一餐。勿与柿子同食,以防胃结。
啊,红薯虽常见,但阴阳协调、补气通便的食疗之功,许多金贵药膳反不能及。
⑤ 芋头:化痰健中 补肺护肝
芋头性平,味甘而黏,有化湿、消肿、养肺之效。秋气宜收,芋头恰能润润五脏之燥。
入菜炖肉、炒制皆宜,可与香菇共煮,不壅胃不生热。尤对脾胃虚寒者极有裨益。
有没有人吃芋头后感觉腹内温润、嗓清气顺?这就是肺气得养,五脏通畅的体现。
立秋“润根”菜谱推荐
莲藕排骨汤
食材:莲藕两节、猪排骨适量、生姜三片、红枣五颗。
做法:
① 藕洗净去皮切块,用刀轻拍破口;
② 排骨焯水去血沫,清洗干净;
③ 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入足量清水;
④ 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5小时,放盐调味。
每日一碗,利湿开胃,最适合疲乏食少之人,尤其适用于立秋过后的过渡调理。
秋季调养注意4点,为五脏护根基
忌过食寒凉
:西瓜、冰饮易伤脾。阳虚人群应早避之。
不贪油腻辛辣
:多食则助火烧阴、败气伤肺。
晚寝早起损阳
:顺应秋藏,应早睡不熬夜。
每餐七分饱
:脾不受杂则运化顺、五谷精得养养。
有没有朋友一到秋天就犯困、没胃口?问问你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寒热不分、食养无章”?
顺天而食,按人而补,才是真正的养生大道。菜常在,时难逢,立秋之根,养好了,不但今秋平稳,冬日更顺畅。饮食不在多滋味,而在顺四时、调五脏。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