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已成功在猴子身上进行实验
发布时间: 2014-08-22     来源: 凤凰网

    据巴西《圣保罗页报》网站8月20日报道,本周三(20日),科学家表示,一种在猴子身上使用的实验性药物被证明是对抗致命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例如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的马尔堡病毒引起的感染。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属于同一个“病毒家族”——纤维病毒科,也会造成大量出血、发烧、恶心、呕吐和腹泻。该病毒导致死亡的概率在25%至80%之间,而且与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一致,均是通过体液接触而传播的。在致命病例中,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的8至9天,一般在此之前会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在这项研究中,有16只猴子接受了研究组的测试,使用了加拿大特克米拉(Tekmira)制药公司研制的抗感染药物。病毒一进入机体细胞,该药物就通过干扰其良好生长模式的方法发挥效用。

    一个实验组在暴露在致命的马尔堡病毒中30至40分钟之后接受该实验性药物的治疗,而其他实验组分别在一、二、三天之后使用该药物。

    该研究的带头人——加尔维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教授托马斯·简斯伯特表示:“四个实验组中的所有实验对象经过药物处理都活了下来。这项技术可能拥有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潜力。”

    只需注射一针就能保护受病毒感染的猴子,这为阻断这种高致命率的传染病流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只要多加实验,在治愈非人类灵长类的感染性病毒方面的成功将转化为适用于人类的治疗方式,但抗病毒药物在人类方面的临床实验归根到底还是资金问题。

    几年前,托马斯·简斯伯特带领的研究小组曾使用基于人造的干扰RNA,或siRNA(这是人体中的一种分子,可以在个别基因的示性方面有所扰动)的药物在猴子身上进行抗埃博拉病毒实验,该药物有效摧毁了病毒的复制能力,接受实验的9只猴子体内的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减少,免受出血热带来的死亡威胁。

    截至目前,还没有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或预防疫苗,自从今年三月该病毒在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几内亚和利比里亚爆发以来,已导致1350人死亡、2473人感染,并仍大规模扩散。

    托马斯·简斯伯特补充说:“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感染性病毒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极高的致死率,而且也是因为它们可以被用于生物恐怖主义武器,有许多研究组正在为研制预防疫苗而工作,但我们着重开发病毒发病后的治疗方法。”

    今年三月份,特克米拉(Tekmira)制药公司就已经发起在人体上使用新测试药物的项目,美国监管食品和药品的行业机构——美国FDA认证机构为该公司的研究大开绿灯,以加快该公司研制对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进程。

    托马斯·简斯伯特解释说:“按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动物标准’,在动物功效研究中有良好表现的准药物,(动物功效研究)可以代替人类临床试验,前提是已经进行了适当的人体安全研究。药物在这个标准下可以保证品质优良,而且如果候补药物获得鉴定通过,机制可以促使它们迈进产品开发阶段。”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