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十一批国采上半年启动,并推出丙类目录
发布时间: 2025-01-20     来源: 蒲公英Ouryao

转自:国家医保局 编辑:水晶

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各单位负责人就2025年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将提前,4月1日起开始申报,同时还将采取预申报的过渡措施。  

2025年医保部门将继续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中采购,在下半年开展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并将适时启动新一批的药品集采。同时在地方层面要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具有全国联盟性质的集中采购,预计有20个左右的联盟,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和高值耗材。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创新药又迎来利好。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医保部门将推出丙类目录

图片

 

创新药迎多重利好:推出丙类目录  

对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丙类药品目录,黄心宇表示,医保将在基本医保现有的甲乙分类基础上,研究制定丙类药品目录,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有利于发挥医保部门的政策优势,专家优势和管理服务经验,为商业健康保险合理确定药品保障范围,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提高保障水平,减轻疾病治疗的费用负担。  

对于丙类目录,黄心宇还透露以下四个信息:  

一个是在丙类药品的品种上,丙类目录作为对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是因为超出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暂时还无法纳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种。  

二是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保障范围,其他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也可以使用丙类目录。  

三是工作安排上,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在今年的年内发布第一版,工作程序也参照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但是我们将注重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保险公司将充分参与丙类目录的药品,它的商保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商业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同时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措施。  

四是在支持落地应用上,国家医保局将探索优化医保的支付管理政策,对于丙类目录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的考核和集采中选可替代药品的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也可以不纳入按病种付费的范围,暂时实行按项目付费。  

黄心宇还表示,具体的工作方案我们将尽快进行完善,尽快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由于丙类目录要与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对接,必须给产品的设计精算落地留下一定的时间。因此从今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时间周期可能要提前,预计今年从4月1日起就要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能完成整个目录的调整。  

医药腐败再次提及

在回答中纪委旗下媒体时,丁一磊表示,近日中纪委和央视的反腐专题片深刻地指出了当前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根源。涉案的代理商在面对镜头时说道,能不能把自己代理的产品送进医院,关系到的利益相当大,因此有些不良供应商不惜拿出业务额的一部分来行贿,这就是所谓的带金销售。涉案人员也说道,大家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去做。回扣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给,都是在经营成本里,损害的是老百姓和国家。这些涉案人员的现身说法,说明了药价虚高,既是价格问题,又是腐败问题。  

丁一磊表示,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生产同一种药品,有若干家企业,哪一个企业的药品能够进入医院,进入医院以后能卖多少?相当一部分是涉案视频当中提到的代理商在操作。  

第二方面是虚高的药价,大部分由代理商获取,并且流向了灰色地带,这些虚高的药价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污染了行业生态。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虚高的药价也没有成为企业的收入,生产企业也没有从中获益。  

第三是在代理商眼中,从生产企业拿药的底价和实际销售价之间的价差大,适应证万能才是好药才好操作,而药本身的质量和疗效反而并不是决定性作用。  

因此集中带量采购就是针对央视和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所说的这样的一个行业现象,挤出药耗价格虚高的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同时净化行业生态。  

丁一磊表示,集采阻断了灰色空间,集中和带量这两个关键的操作,跳开了反腐篇所说的代理商环节,由医院公布采购量,生产企业公开竞争,中标的企业直接进入到医院,按照医院预先的报量销售,也就是生产企业中标了以后,直接可以进入全国或者所在地区的大批的医院,并实现规模化的销售。生产企业不再需要代理商这个环节,去逐个医院的进院和做所谓的维护。因此集中带量采购是药品销售的核心竞争力,由过去水面下的灰色操作转变为阳光下的公开竞争,这是药价降低的最主要的空间来源。  

同时,集中采购遵循市场规律,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集中采购的药品耗材都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在产能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为了争取交易机会,在尊重供求关系的情况下,产生开展合理竞争,这是商品领域的普遍的规律。  

丁一磊还表示,从医保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希望过度竞争,但是需要行业自身走在差异化发展的角度,主动避免在同一成分同一靶点上重复立项,避免加剧供大于求。我们也愿意看见一个药品由适量的企业生产,产能和需求总体匹配,我们不愿意看见30多家甚至50家企业生产同一种药品,产能数十倍数百倍于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必将加剧市场竞争的压力。  

第三是集中采购促进了动能的转换。今年医保目录又新增了一批品种,给了药企极大的鼓舞,这恰恰是因为集中采购节约的医保基金,才为创新药企业进入医保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节约4400亿元资金,其中3600亿元用于谈判药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也就是说集采节约资金的80%都用在了创新药。  

第四是集中采购符合民意,集采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过去5年里。很多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的患者负担明显减轻,很多收入不宽裕的群体也有能力用得起更新代际的药品,更多的听障人士将用上人工耳蜗,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换上一口好牙。中国绝大多数患者欢迎集采,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推荐中国的做法。  

当然也有少数群众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朴素观念,担心降价以后的药品耗材质量问题。对此,丁一磊回应称,国家集采已经走过5个年头,已经充分说明了药品质量值得信任,在此也呼吁大家擦亮眼睛,虚高的药价原来就没有形成企业的利润,原来就没有用于生产和质量,也没有用于创新,而是进入了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中纪委专题编中提及的腐败分子家中的夹墙里。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