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230家A股药企半数盈利!康龙化成逆势增长,中药OTC“最赚钱”,肝素原料“三强”集体失速……
发布时间: 2024-02-02     来源: E药经理人

2024年是一场巨大的庆功宴:集采老牌选手业绩回归强势增长,中药OTC品牌领跑,胰岛素企业穿越集采周期,230家披露业绩预报的企业,将近60%实现盈利……

如果说2023年上半年,A股的医药板块演绎着“绝地反击”的剧情,那么到了2024年年报季,剧情已经走向了“翻身仗”的庆功宴。

首先在化药领域,以科伦、恩华、华海等集采的常驻选手用业绩证明“宝刀未老”,净利润水平称霸化药板块;上半年还在苦恼如何挣扎出泥潭的德展健康、华北制药,全年业绩就“绝地反击”,成功扭亏。

中药板块更是如此,手握重磅OTC品牌的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东阿阿胶率领一众中药企业在A股医药板块中一马当先,华润三九更是成为公布业绩预告的A股“最赚钱”医药企业。同时,东阿阿胶挣扎出“清库存”的噩梦后,康美在国资的加持下归母净利润也迎来复苏,资产处置策略初见成效。

经历胰岛素集采的通化东宝、甘李药业,在2023年政策端施压完成集采量之后,业绩也回归了增长。

当然,悲喜交加往往是常态,冰火两重天的疫苗板块、遭遇结构性洗牌的CXO公司,受到“制裁”的肝素类原料药企……狂欢的背后依然有人落寞。

化药:集采“老牌”药企业绩领跑

2024年的财报季与2023年的财报季相比几乎来了个大翻转,以科伦、恩华、华海等集采“老牌”药企为首的制药企业业绩领跑化药板块(包括化学制药企业和原料药企业);而去年的“好学生”原料药企们却集体“失速”,甚至走了下坡路。

具体而言,72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冰火两重天”,半数企业盈利,15家首亏。

其中,净利润预期最高的10家企业90%为化学制药企业;科伦两家上市公司科伦药业+川宁生物都位列TOP10;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艾力斯也凭借6.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预期排位第五;此外,德展健康、华北制药等此前陷入集采泥潭的公司也在预计实现扭亏。

根据科伦药业披露的业绩预告,全年预计盈利23.5亿-25.5亿元,较上年同期37.82%-49.55%。科伦本身的优势领域大输液产品结构优化、利润增加是一方面原因,子公司科伦博泰收到默沙东的合作付款也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子公司抗生素中间体龙头川宁生物也预计盈利9亿-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70%-140.57%。

可以看到,在本身大输液优势领域+创新研发+抗生素中间体三大板块的加持下,科伦已经探索出老牌本土药企的发展之路。

曾经那些深陷业绩泥潭的誉衡药业、德展健康(嘉林药业)、华北制药等也纷纷在2023年预计实现扭亏,寻觅到了拐点所在。

三家企业中,德展健康的业绩增速最为明显,2023年预计盈利6100万-9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04%-291.86%,主要原因为公司的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战略。回顾往昔,2019年集采中,子公司嘉林药业的阿托伐他汀钙丢标导致股价、业绩双双受重挫,2019-2022年公司营收每年都遭超20%的下滑。为摆脱集采阴影,嘉林药业调整营销战略,加码院外市场的同时转型创新,终于到2023年回归到了增长的主线。

华北制药和誉衡药业同样如此,对内部管理和资产进行了结构优化,从而实现了扭亏,前者预计归母净利润500万元,后者预计摘得2亿-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不过,从二级市场股价水平来看,无论是德展健康,还是华北制药、誉衡药业等,都尚未回归从前的水平,他们重新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仍然需要更持续的业绩增长和更长的时间。

化学制药公司重回增长,多家原料药公司却惨遭下滑,尤其是以肝素原料药“三强”的常山药业、健友股份、海普瑞,而以翰宇药业、常山药业为代表的“GLP-1”概念类公司还呈现股价上升业绩下滑的“割裂”局面。

其中常山药业业绩下滑最为严重,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0亿-1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0.2亿-12.2亿元。海普瑞和健友股份也呈现出上亿元的亏损面。

常山药业的业绩预告中其实直接点明了行业普遍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带量采购导致肝素制剂产品的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则来自肝素原料药出口大幅下滑。
可能没有比肝素原料药“三强”业绩集体下滑更能说明国内原料药企生存现状,以及面临出口困境的证据了。正如常山药业在预报中直言“国外客户正在调整库存策略和供应链方案,客户面临消化库存的现状,导致肝素原料药的采购需求下滑。”

2023年以来,国内以药明系为代表的大分子CDMO们面临日韩企业的夹击,而在小分子CDMO+原料药领域,本就优势本土老牌原料药企也面临印度公司的“抢单”,在2023年11月,外媒调研了多家欧美制药公司都表示正在寻求其他国家的服务商以减少对中国CXO的依赖。

中药OTC品牌打通赚钱之路

截至1月31日上午开盘,A股共有31家中药企业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涉及OTC品牌的中药企业业绩最为亮眼。

具体来看,归母净利润预期最高的10家中药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拥有著名的OTC品牌,而这些企业的业绩相较于上一年度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华润三九是业绩预期最高的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28.18亿-3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8%-25.16%。强化品牌建设是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

除了品牌建设,作为央企华润医药在制药领域的重要布局,华润三九在2023年也进一步完成了业务的扩张,2023年年初完成29亿元并购昆药为公司补充了传统精品国药品牌“昆中药1381”。

从东阿阿胶的业绩情况来看,其价值重塑和品牌焕新战略已经带动业绩重回强劲增长,去年盈利11亿-1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49%。

其实在2019年,东阿阿胶还在面临业绩暴雷、董事长出走的困境,股价较最高点几近腰斩。当时的财报显示,2019年东阿阿胶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21.29%,迎来了自1996年上市后的首亏。主要原因系“2019年公司主要侧重于清理渠道库存,主动严格控制发货、全面压缩渠道库存数量,尤其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大了渠道库存的清理力度,因而对经营业绩影响有所加大。”

东阿阿胶的至暗时刻甚至一直持续到2022年,来自华润医药的程杰接任董事长。人事变动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开盘,东阿阿胶股价就迎来涨停,当天收盘价49.54元/股,是2019年之后的最高峰。

随着“清库存”策略的逐步落实以及新帅的带领,东阿阿胶的业绩在2021年就重回了增长之路,一直到2023年东阿阿胶品牌还位列多个品牌榜头部位置。

康美的2023年业绩预告也给了业界一大惊喜,归母净利润预计9000万元到 1.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9亿元到-6.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的前三季度,康美药业的归母净利润还是负值。

不过,康美药业披露的归母净利润扭亏的原因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还有包括资产处置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因此广药入主后,其改革成效仍然要等到康美的资产处置完成,扣非净利润重回增长之时才能见分晓。

据悉,广药入主后开启了协同发展战略,组织了近百人的团队支持康美发展,并发挥产业投资者优势通过产能协作、粤东区域市场支持等方式发挥康美药业与广药白云山的协同效应;2022年新一届康美治理团队亮相,广药集团选派多位人士出任董事。

CXO:遭遇“结构性洗牌”

截至1月31日开盘前,已有12家CXO企业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粗略统计一下,好坏参半。其中,6家是好消息,剩下的有点不尽人意。

整个2023年,由于创新药行业整体融资不足,上游活水枯竭,下游的CXO行业过得都不太好。企业们的表现参差不齐,除了自身经营能力的差异,也隐含了行业面的一些共同问题。

以宣告首亏的CGT CDMO和元生物为例,其1月3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预亏约1.1亿-1.3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1.5亿元到1.6亿元。对于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大环境因素:“由于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延续疲弱态势、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和国内的生物科技领域融资均有明显放缓,基因细胞治疗CDMO行业下游客户融资进度普遍弱于预期,导致公司国内CDMO业务拓展、订单规模、项目交付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

CDMO龙头博腾股份也预告今年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大幅下降,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5.17亿元至38.69亿元,同比下降45%-50%;实现归母净利润2.40亿元至3.41亿元。对此,博腾股份认为是由于“前期收到的重大订单上年同期交付较多”。不过反过来看,接到的新订单赶不上老订单的交付量,某种意义上正是大环境不佳的体现。

另一个领域的昭衍新药给出的业绩预告也是“预减”,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3.11亿元到4.18亿元,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将减少约人民币6.56亿元到人民币7.63亿元,同比下降约61.1%到71.1%。

昭衍新药的业绩下滑主要可以归于两点:实验室服务业务遇行业寒冬和囤积实验猴。过去三年,是昭衍新药大举“囤积”实验猴的时期,“生产性生物资产”从2020年末的1943.38万增至2023年三季度的6.72亿。尤其是2022年,当年昭衍新药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为7.87亿,同比增长962.43%。还斥资18亿元收购了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获得约2万只实验猴资源。

2023年,昭衍新药“囤积”实验猴价格回落至12万左右一只,相较巅峰期跌去三分之一,昭衍新药的资产也随之减值。据2023年三季报,其生产性生物资产已下降至6.72亿,较2022年年末减值14.61%。

但在寒冬中,龙头企业却保持了相对稳定。以康龙化成为例,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113.96亿-117.04亿元,同比增长1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7亿-16.36亿元,同比增长14%-19%。尽管其也和昭衍新药一样受到了实验用猴价格波动影响,降低了利润的增速,但似乎并没有“伤筋动骨”。康龙化成表示,报告期内各公司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总体利润有所增长。

在市场的下行周期中,康龙化成表现亮眼,除了规模效应,或许也有客户群的多元化。2022年年报显示,康龙化成约90%收入来自重复客户,其中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客户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4.60%,并且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境外客户,2022年,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64.72%,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占14.45%,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占18.32%。

2023年走到2024年,创新药寒冬实在过于凛冽,CXO早已不能旱涝保收,最近传来消息,就连全球巨头龙沙都将广州工厂关闭,原因据传是“很难接到订单”。一名业内人士曾对E药经理人坦言,目前的CXO公司正在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比拼的是管理、成本、资质、技术、获客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通过考验、穿越周期,成功活下来的企业恐怕并不多。

生物制品:疫苗行业分化,胰岛素企业走出集采阵痛

截至1月31日开盘前,生物制品板块共31家药企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具体情况也是好坏参半。

过去一年,疫苗行业基本上是“哀鸿遍野”。受影响最重的莫过于康希诺,1月30日,康希诺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其中归母净亏损12.7亿元至15亿元,归母扣非净亏损13.77亿元至16.25亿元。2022年同期归母净亏损9.09亿元,归母扣非净亏损10.33亿元。对于净亏损增加的原因,康希诺生物提到的主要原因正是新冠疫苗业务的变化。

进口HPV疫苗不断攻城略地下,国产HPV疫苗企业成为最直接的攻击对象。

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受影响也不小。万泰生物公布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到13.5亿元,同比减少74.66%到71.49%;沃森生物预计归母净利润4亿元至4.6亿元,同比下降37%至45%。共同原因,都是在进口九价HPV疫苗冲击下,自产HPV疫苗销售未及预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疫苗企业都受到了冲击。2023年冬天,随着甲流、乙流的肆虐,流感疫苗行业迎来了一波“红利”。比如华兰疫苗预计实现净利润约7.5亿-9.5亿元,同比增长44%-82%,其主要从事疫苗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首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诞生地,通报的业绩增长原因正是“流感疫苗销量增长明显”。
比较倒霉的是金迪克,虽然其主营业务为流感疫苗,但2023年年中泰州的一场大雨,使得其厂房被淹,部分车间的生产环境受到渗水影响,导致自2023年7月15日起流感疫苗车间临时停产,连带着也使公司错过了几乎整个流感疫苗销售旺季。

金迪克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度全年营业收入为1.4亿元,同比减少56.04%;预计2023年全年净亏损达到6500万元,同比减少256.46%;预计全年扣非净亏损7400万元,同比减少427.17%。

胰岛素企业方面,龙头们渐渐走出了集采阵痛期。甘李药业业绩预告显示,得益于报告期内胰岛素制剂产品销量的增长,2023年的净利润预计为2.9亿元-3.5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4.40亿元,实现扭亏。

此前受到胰岛素集采影响,甘李药业多个产品价格降幅超60%,业绩受到严重冲击,导致2022年业绩直接由盈转亏。本次实现扭亏,预示着企业通过集采中标产品加速放量,以及加大对集采外市场投入,逐渐摸索出了新的经营模式。

注:
1.本文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企业分类按照申万行业分类
3.本文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31日开盘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