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中国生物1.61亿美元溢价收购F-star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 2023-04-07     来源: 药渡

来源:药渡
撰文:四月的雨 编辑:丸子

2023年3月,中国生物收购F-star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中国生物以1.61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F-star(大约每股7.12美元)。中国生物为何要收购F-star?F-star有何优势?F-star有哪些重要管线?以及是什么因素驱动着企业并购?我们将通过本篇文章来一一解答。

1
中国生物为何要收购F-star?

对于中国生物为何收购F-star,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国生物财力雄厚,现金流充裕。2021年持股北京科兴中维15.03%的股权,单单只靠这份股权,就为中国生物带来了136.3亿元的收益,足以支撑此次并购。第二,中国生物急需创新转型,受集采以及新药专利期限的影响,中国生物急需拓宽产品管线,弱化集采影响,加速创新研发建设。第三,通过本次的收购,可以快速建立国际先进的双抗平台,丰富产品管线。第四,能够获得一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加快其在全球肿瘤管线的开发。

2
中国生物管线分析

目前中国生物的的研发管线有60个左右,国内仅次于恒瑞以及石药,其管线主要覆盖肿瘤、肝病以及呼吸疾病等疾病领域。

中国生物目前有8款治疗肝病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其中Lanifibranor进度最快,已研发至临床3期,下表为几款产品信息。从以下几个品种可以看出中国生物的肝病产品覆盖了多个靶点,对于肝病领域药物的开发,中国生物最有能力的“小弟”就当属我们熟知的正大天晴了。虽然正大天晴为肝病领域的王者,但是依然受到集采的影响,近年肝病药物的销售额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对于中国生物或正大天晴来说,都急于创新转型,尽可能弱化集采的影响,当然这恐怕也是今后中国药企的发展方向。

表1 中国生物肝病产品研发进度

对于肿瘤领域,中国生物已近40个品种进入了临床阶段,其中3款已经申请上市,3款进入临床3期。产品覆盖了多种靶点,备受大家的关注。下表为中国生物部分肿瘤产品的研发进度,从这些产品来看,其靶点覆盖多个热门靶点,且这么多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未来的日子恐怕会在肿瘤领域遍地开花。

表2 中国生物肿瘤产品研发进度(部分)

在呼吸疾病领域中国生物目前有大约10余个品种处于临床阶段,其中Ensitrelvir已经申请上市,除此之外TQC3721品种也已经进入临床2期阶段,该品种为PDE3/4双重抑制剂,该靶点产品Ensifentrine目前临床3期已达到主要终点,并且优锐医药获得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和商业化Ensifentrine的独家权利,恐怕对中国生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3 中国生物呼吸系统产品研发进度(部分)



3
F-star优势及管线分析

本次交易中国生物是在2022年06月23日以每股7.12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的,而2022年06月22日F-star公司的股价大约每股3.98美元,所以这笔交易在当时属于溢价收购。但是F-star当时还有大约0.3亿美元的净资产,这样算来中国生物大约是以1.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F-star的研发管线。相比于国内动辄数十亿的License-in,这笔交易的金额又似乎算不得什么。

那么F-star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中国生物?首先,F-star是全球首家具有内部发现能力的四价(2+2)双特异性抗体的企业。其次,F-star具有多款双抗管线。目前进展最快的属于FS118,是PD-L1/LAG-3双抗,目前已进展至临床2期。除FS118外还有两款进入临床1期的管线,分别为FS222以及FS120,前者为PD-L1/CD137双抗,后者为OX40/CD137双抗。除以上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外,F-star还具有一些处于研发阶段而没有公开的项目。

通过本次的交易,中国生物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双抗技术平台以及人才,从而未来可以借助F-star先进的双抗平台进行研发,中国生物的肿瘤免疫管线研发能力必然会大大增强。但是借此平台,中国生物能否实现全球范围的弯道超车?以及此交易在未来又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我们拭目以待。

4
国内并购潮为何愈演愈烈?

国内为何涌现越来越多的并购潮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首先,经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回调,已经将绝大部分的医药公司估值压缩到了比较合理或者已经很低的位置,所以一些有足够现金流的企业会逐渐向心仪目标出手。其次,同样收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公司已经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所以为了公司的延续,也不得不接受并购。第三,我国一些公司为了尽快增强实力,扩充研发管线,自然要并购一些有先进技术平台的企业,因为如果靠自己建立并研发管线,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多走很多弯路,这时候并购就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前提还是你要有足够的现金流。

未来的中国市场恐怕并购潮只会逐年提高,借用狂飙中的一句话:“风浪越大鱼越贵”,面对并购浪潮,大部分企业恐怕能做的也只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面对最差的局面也争取做那条最贵的“大鱼”。

参考文献
[1]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2023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报告.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