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明星新冠检测企业宣布裁员!IVD公司如何冲出黎明?
发布时间: 2022-07-01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近日,在疫情期间爆火的、美国IVD明星公司 Cue Health 宣布:裁员170人。

这家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公司,受益于新冠诊断测试,在大流行期间大举扩张,员工人数从 2020 年初仅99人,到2021年8月末,员工人数已经达到1254 人。

且在2021年,Cue Health仅靠一款新冠检测产品,就营收40亿元(6.181 亿美元)。

对于裁员, Cue Health 将原因归结为:影响许多行业的经济挑战,以及美国政府最近决定减少新冠检测次数。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一跃成为明星企业,虽然拿到了疫情带来的新冠检测红利,但产品的单一、后继乏力,也让Cue Health 的光环逐渐褪去。

而这,就是那些“仅靠新冠检测发家致富”的IVD企业的致命伤。

IVD明星企业命运的“过山车”

很少有企业像Cue Health这样,在短短3年里经历大起大落,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

起飞!依赖新冠居家检测

Cue Health 成立于 2010 年,最初名为 Ruubix。2014 年,更名为 Cue Health。

名声不显的Cue Health,在新冠疫情期间凭借居家快速检测受到青睐。

Cue Health 研发了一款小型、简便、快速的检测设备,可替代医学检验实验室,让用户在家中自行使用或是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通过采集唾液、血液、鼻拭子等样本,使用先进的DNA/RNA扩增技术与免疫方法,检测流感、艾滋病等疾病。

只需20分钟就可将准确的检测结果发送到用户的智能手机上,且排除掉99%的人工误差,保证结果的精准快速。据了解,该平台的检测准确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实验室,流感检测速度比常规检测方法快3倍。

截至2021年,Cue Health已经完成了10轮融资。其中,仅2020年公司就完成了3轮融资:
2020年10月,获得来自美国政府的4.81亿美元投资,以提高其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产量;
2020年6月,完成由强生等投资的1亿美元C轮融资;
2020年4月,获得来自BARDA的1300万美元,用于加速研发新冠病毒便携、快速检测产品。

2021年9月24日,Cue Health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21年,Cue Health 营收 6.18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而 2020 年仅为 2300 万美元。2021年净收入超过 8600 万美元。

Cue Health 的 COVID-19检测试剂盒,是该公司的第一款商用的诊断测试,获得了FDA的EUA批准,并且是第一个无需处方的家庭自检的分子测试。

虽然其居家检测平台还可用于检测维生素D、男性睾酮、女性生育健康、艾滋病等项目,但目前这些产品尚未获得FDA批准。

也就是说,仅靠一个产品,Cue Health 2021年就赚了40亿元。

2021年9月上市时,该公司表示,IPO所得资金将用于加大投资以扩大测试菜单,扩大生产能力,添加额外的软件和服务,并进一步建立团队。

但令Cue Health 始料未及的是,市场对它的青睐褪去的如此之快。

坠落!产品唯一、客户依赖造成致命伤

Cue Health 上市开盘价每股 20 美元,但在一周内跌至10美元,此后再也没有回升至 13.50 美元以上。截至本周一,股价已跌破 4 美元。

Cue Health 对政府大单的依赖,使其受美国政府防疫政策的影响较大。

在大流行初期,Cue Health 从美国政府获得了一份价值13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开发便携式 COVID-19 测试。

之后,Cue Health 收获了来自国防部4.81 亿美元大单,也与 NBA、MLB 等机构签订新冠检测合同。

2021年,美国国防部的合同占Cue Health 总销售额的 62%。

Cue Health 也直言不讳的向投资者们表示,如果美国国防部减少购买新冠检测试剂,该公司经营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语成谶,Cue Health 现在正面对这种情况。

在与美国国防部协议结束后,公共部门合同在第一季度仅带来 2% 的收入。好在其私营部门营收大幅增长,填补了国防部合同完成带来的营收空缺。

尽管 2022 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高达 1.8 亿美元,但是 Cue Health 警告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大幅下滑,以及第二季度销售额区间仅为 5000~ 5500 万美元。

转向能力受质疑,难觅新冠检测以外的增长引擎
随着新冠检测市场萎缩,Cue Health 正在大力建立其长期增长引擎。

Cue Health 首席执行官 Ayub Khattak 在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计划在第三季度提交流感检测申请,预计呼吸道合胞病毒测试和衣原体-淋病多重试剂盒将于今年开始临床研究。

但投资者对 Cue Health 从 COVID-19 转向的能力持怀疑态度。Cue Health 以 30 亿美元的市值上市,目前其市值已降至5.5 亿美元左右。近期披露减产消息后,使该股跌至 3.32 美元/股的历史低位。

面对困境,Cue Health 表示仍会坚持长远规划。“对长期战略充满信心,将继续扩大服务客户数量并推进未来的产品菜单。”

但新冠红利的不可持续性,在疫情政策改变后,原地起飞的 Cue Health 或面临硬着陆。

疫情红利吃紧,众多IVD企业谋求转型之路


事实上,Cue Health 只是众多中小型 IVD 企业的缩影,自然也面临很多中小型 IVD 企业的问题,没了新冠红利,何以为继?

IVD企业在疫情下花式扩产
受益于新冠红利,在疫情中扩产的IVD厂家并不鲜见。

据体外诊断网不完全统计,迈瑞医疗、圣湘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宝太生物、博日生物、明德生物、华大基因等IVD企业纷纷建厂进行扩产,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其中,

迈瑞医疗于2020年6月和12月分别建立武汉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和迈瑞砀山生产基地,两大基地投资总额超49亿元。
圣湘生物拟投资3.5亿元,把上海产业园区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基地和国际化重要枢纽。
安图生物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2.8亿元,建设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三期)项目、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之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具备超过100亿元的产能规模。
万孚生物总投资额5.5亿元,建设神舟路园区,建成后将新增1亿人份/年的疾病检测产品产能,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约10亿元。
......

但新冠红利并不是可持续动力,扩产后的IVD企业不得不面对新冠检测需求降低和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净利润下降。在新冠红利褪去后,如何面对可能过剩的产能也成了重头戏。

边际利润下滑,新冠红利难以为继

其实,2021年,IVD企业年报早有预警。

彼时,也有一些企业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而业绩持续爆发,包括九安医疗、东方生物、热景生物等,但在2022年初的国外疫情“躺平”后,这种局势或面临改变。

《科创板日报》显示,披露了2021年业绩的A股46家IVD公司中:

虽然有36家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但相比2020年增长幅度有所回落;
另外,有10家公司包括华大基因、之江生物、诺唯赞和圣湘生物等业绩均出现下滑。

关于业绩下滑原因,不少企业在年报中提及了市场竞争加剧,新冠检测利润下滑带来的产品毛利下降。

疫情难料,但内卷确定性极强。

转向下,借并购“鸟枪换炮”

寻找更广阔的的业务,不再局限于新冠检测业务也成了IVD企业共同的追求。

疫情不确定性叠加竞争压力,扩大产品线和业务范围成了不差钱的IVD企业共同的选择,一些公司更是频频出手开启并购和投资,更有甚者开始抱团取暖。

2022年5月,快臻(Quidel)和奥森多医疗(Ortho)的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体外诊断公司QuidelOrtho。强强联手后成立的新公司,结合了快臻床旁快速诊断和分子检测的优势,和奥森多在临床实验室和输血医学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外诊断供应商之一。

而在国内,并购也并不鲜见。现金充裕的IVD公司更是借机实现鸟枪换炮,做大做强。

东方生物、圣湘生物、厦门宝太等是IVD行业里新冠业务占比较高,营收利润体量增长较快的公司,在新冠业务扩展方面格外努力。

2021年12月,东方生物投资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开发生物芯片、基于荧光定量、时间分辨的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系列,投资总额约6亿元。
2022年2月,东方生物再次公告计划投入5亿元拓展从分子生物原料到分子诊断、生物芯片技术诊断产品和设备的创新研发,开展一到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转化应用。
2021年6月,圣湘生物以2.55亿元收购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商真迈生物14.76%的股权。
2021年9月,宝太生物宣布进军生物新药领域,其新药发展战略已吸引美迪西、赛赋医药、华氏医药等一批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合同研发服务机构和团队。
2022年4月,基蛋生物宣布认购巨星医疗不少于30%股份,基蛋生物将成为巨星医疗的控股股东。巨星医疗是中国最大体外诊断产品经销商及服务供应商之一,也是罗氏诊断医疗体外诊断产品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通过收购,基蛋生物与巨星医疗现有经销与营销平台形成协同互补,为其在IVD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体外诊断企业,疫情带来的红利终究会初步消退,而新冠检测需求减弱之后,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是下半场竞争的核心。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