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DRG/DIP模式下,药企要做好哪些准备?
发布时间: 2022-05-19     来源: 医药云端工作室

DRG/DIP是在付费方式上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医保对医院付费方式的变化上,而是会对医院的发展定位、运营管理都会带来全方面的影响。

医院的运行模式变了,肯定会对药企产生影响。体现在药物遴选、集采报量、诊疗方式、用药(耗)结构、处方流转等几个方面。

在DRG/DIP付费模式下,企业需要与医院业务同步调整市场目标及资源分配,研究同病组下各个产品、服务相互关系,制定多产品组合策略,并通过多渠道布局,充分实现产品力、渠道力的价值。

基于医院的变化,药企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产品与病种之间的关系,病种与分组、分值之间的关系,进而考虑到哪些医院会重点发展与此有关的科室而弱化甚至淘汰某些科室。

除此之外,药企应该同时兼顾药品(含竞品及相关药品)器械耗材、诊断检验、诊疗方式之间的变化。

尤其要研究同一个病种、在同一个分组内的各项产品、服务的关系。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DRG/DIP付费下,同病种固定的付费标准下,在同一个分组内的产品、服务,大家处于竞争关系。医生其实是“带着镣铐的舞者”。

医生经过判断后,开出处方,选用一个其中的产品或治疗方式,就会相应减少用另一个产品。

这里所说的产品,包含了药品、器械耗材和诊断检验方式,以及相应的治疗方式。此长彼消。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判断医生的处方行为,应该有全局观而不能仅仅盯着自家产品的单一思维。

有了这个认识,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自己产品所属的疾病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研究:

该疾病的形成以及当前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在该病种的分组中,通常药物、耗材、手术等费用结构如何?都有哪些产品和厂家?
医生、护士、患者以及医院对于该疾病有哪些关注点、痛点?
医保及卫健系统如何看待该病种,有哪些主要的治理或监管方式?
如何以治疗思维+成本思维来看待该病种的DRG/DIP的分组?
自家的产品在该病种的治疗方面能起到何种作用?还有哪些问题?哪些能改进?哪些不能改进?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