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中环办公楼三317会议室,举行“2013年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从“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强化,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但服务压力加大,资源配置结构持续优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分化,费用增长水平得到控制,政府在补助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个人现金支出比例下降”等八个方面,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介绍并解读了公报。
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基层卫生处、财务处等主要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解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社会资本办医、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限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等问题。
钟东波副主任介绍说,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2013年,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为统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有序推进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市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结构调整加快,卫生服务利用增加、卫生服务效率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国际上一般用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5岁,较2012年增加0.16岁;户籍居民孕产妇死亡率9.45/10万,比2012年上升56.2%(2013年分娩产妇12.7万人,死亡12人,较2012年增加4人),呈现正常波动;婴儿死亡率为2.33‰,较2012年下降18.8%,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在疾病谱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更加突出。2013年,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已占全部死因的87.0%。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主战场。全市各类传染病(甲乙类和丙类合计)报告病例117875例,报告发病率为569.64/10万,比2012年下降了8.28%,报告死亡率为1.15/10万,比2012年上升了22.98%。传染性疾病死亡237人,在死因顺位已降至第十位。但甲乙类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均在前五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3年,全市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2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一般级别,发病215人,死亡6人。与2012年相比,报告起数增加8起,发病人数增加54人,死亡人数增加5人。
二、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强化
我市针对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由政府承担资金,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是环境卫生保持高标准。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加强公共场所、生活应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保证市民享有健康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2013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2.5万个,监督频率户均3.36次,合格率达到99.2%,从业人员19.3万人,健康证持有率达到99.1%,依法查处案件1185起,依法作出行政处罚1164件;生活饮用水卫生被监督单位0.9万个,监督频率户均2.8次,合格率99.8%;消毒产品卫生被监督单位114个,监督频次1.16,合格率100%;全市被监督学校2000余所,98.7%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99.0%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二是妇幼保健服务保持高水平。2013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94%、产后访视率为97.3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7.06%、住院分娩率为100%,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3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19%,比2012年升高0.34个百分点。
三是精神疾病患者权益得到良好保障。2013年全市累计登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录入系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3131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已达92.2%。推进严重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实现了对重症精神疾病基本药物的免费供给。
四是临床血液供应有效保障。2013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360938人,比2012年同期增长0.2%;采集血液总量共计615750单位,比2012年同期增长1.8%。外进血24944单位,同比增长26%。为临床医疗供血(全血、红细胞、机采血小板)620375单位,比2012年同期增长2.7%。
五是医疗服务监管力度加大。2013年,依法对医疗服务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48件,结案417件。依法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的行为作出查处案件159件,结案147件,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159件。
三、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
一是院前急救服务继续提升。2013年,进一步健全院前急救网络,全市新建及调整急救站21个,累计急救站达到272个;全年总出车超过60万次,急救呼叫满足率为87.4%。全市120及999急救网络,共接诊56.8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1万人次,增加2.0%。
二是医疗服务提供继续扩增。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含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达21882.5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291.5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与2012年比较,诊疗人次数增加2144.0万人次,增长10.9%;出院人数增加22.2万人次,增长8.3%。医疗服务增长率约是我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4.41%的两倍。我市城乡居民服务需求增加、外地就医人员增加是两大驱动因素。
三是中医医疗服务快速增长。2013年,中医类医院共有158家,比上年增长12.9%;实有床位17361张,增长11.7%,占全市医院实有床位数的18.0%;门急诊人次3187.5万人次,增长17.9%;出院人数28.4万,增长17.2%。中医医院服务利用的增长远超过综合和专科医院。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门急诊服务总人次达4713.3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1.34%。这表明我市居民对中医服务的需求增加和我市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有了新的进步。
四、卫生资源配置总量继续增加但服务压力加大
2013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数10141个,其中医疗机构9984家。与2012年比较,卫生机构增加167个,其中医疗机构增加168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家,占71.4%;医院39,占23.2%;临床检验机构8,占4.8%),其它卫生机构减少1家。
2013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数(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达29.4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6.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6万人,较2012年增加0.4万人,增长4.9%;注册护士10.1万人,较2012年增加0.6万人,增长6.3%。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10.9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1人,增加0.1人,增长2.5%;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4.8人,增加0.2人,增长4.3%。
2013年末,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达122754张,比2012年增加3.9%。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8张,扣除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床位,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4.9张,比上年增加0.1张,增长2.1%。
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增长(门诊和住院分别较上年增长10.9%和8.3%)明显高于医生(4.9%)、护士(6.3%)和床位数的增长(3.9%)。这表明我市医疗机构效率继续提高,同时也表明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日益加大,调整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迫切。
五、 资源配置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市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引导城区医疗资源疏解,强化郊区县和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13年,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多个郊区或新城的医院设置工作已启动和推进,通州潞河医院等6家郊区医院被确定为三级医院。
二是社会办医快速发展。2013年末,全市社会办医3735个,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37.47%;全市有公立医院632家,其中民营医院374家,占59.2%。2013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医疗机构425家,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372家,占87.5%;新增加39家医院,其中民营医院34家,占87.2%。2013年,社会办医机构实有床位占比17.15%,诊疗人次占比11.42%。
三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加强。2013年末,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1家,比上年增加12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26家,比上年29家;门诊部946家,比上年增加56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471家,比上年增加98家;村卫生室2918家,比上年减少63家。2013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诊疗人次达6584.7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32.13%,比上年增长2.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达4745.7万人次,比上年提高了16.1%。
四是临床检验机构加速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3家,比上年增加了8家,增加了160%;卫生技术人员从91人增加到248人。医疗服务工作量从上年的46.5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51.7万人次,增加了11.3%。临床检验中心的快速发展,是医疗服务体系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专业程度和服务效率,也将为私人诊所、门诊部等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支撑条件。
六、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分化,费用增长水平得到控制
一是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进一步分化。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80.4%,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其中,医院实际床位使用率82.1%,比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床位使用率37.0%,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全市三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5年来持续增长,2013年病床实际使用率达94.4%,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说明住院服务进一步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住院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实施分级医疗、急慢分治显得更为迫切。
二是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进一步下降。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不含精神病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1.0日,比上年减少了0.2天,说明全市医疗机构通过加强管理、优化住院服务流程提高了住院服务效率。同时,全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10.3日,比上年下降0.6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住院日16.3天,比上年上升1.1天,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承担部分医院转移的康复护理任务有关系。
三是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率适宜。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393.3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8495.9元,去除物价上涨因素,与上年同期比较分别上升5.1%和3.7%,均低于同期全市人均GDP(去除物价上涨因素)5.6%的增速。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55.3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5433.9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分别上升0.9%和12.1%,其中社区住院费用增加与接受康复护理病人有关。
四是医疗机构药占比有所下降。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的比重分别为62.1%和33.8%,药费比重同比均下降3.1个百分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比重分别为84.9%和43.4%,药费比重也略有下降。全市医疗机构药占比下降,一方面与部分医院实施医药分开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加强药物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有密切关系。
七、政府在补助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府卫生投入逐年增长。2013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206.5亿元,较2012年增加15.9亿元,增长8.4%,财政补助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的比例15.7%。其中,医疗机构财政补助169.3亿元,占医疗机构总支出13.6%;公共卫生、卫生教育、科研等机构财政补助37.2亿元,占其总支出的58.3%。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财政补助率分别为12.1%、12.7%、35.0%和49.3%。政府投入向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研与教育等卫生机构倾斜,体现出很强的公益性导向。群众到基层就医,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
八、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个人现金支出比例下降
卫生总费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为122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8%,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6.66%,比2011年上升0.64个百分点,为有测算数据的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2012年北京市人均卫生总费用5750.79元,人均筹资水平高于其他直辖市,且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中政府、社会、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28.79%、49.21%、22.00%。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提高,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且已经提前实现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低于25%的目标。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届五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赴中国医
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学习、领会国..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协会
在金秋九月,高热酷暑气温下,为学..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冉文萍秘书长拜访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
近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联合会秘..关于启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培训
各相关企业: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关于收取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章程
会徽设计说明: 本标志以表现四..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