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2021年,国内最能赚钱的药企是哪家,科兴生物绝对当仁不让。
2021年12月30日,科兴生物在纳斯达克公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得益于灭活新冠疫苗大卖,去年上半年,其子公司科兴中维的收入为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00%。
1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不过132亿元。虽然科兴中维的体量跟辉瑞、强生仍不在一个级别,但已经很接近阿斯利康(155.4亿美元)、礼来(135.5亿美元)的营收规模了。
透过半年报也不难预测,凭借新冠疫苗科兴中维将成为2021年国内药企的营收之王;
半年净利润548亿元人民币,也意味着科兴在短期内完成了“原始积累”,拿到了Bigpharma的入场券。
当然,科兴能否用好这张“券”,最终还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 01 /
疫苗届“顶流”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提起科兴或许无人知晓。毕竟在2020年之前,科兴还只是一家每年盈利几千万的“小”疫苗公司。但疫情爆发之后,率先推出灭活疫苗的科兴中维,广为人知。
科兴中维的克尔来福是一款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是将新冠病毒灭活纯化,注射入身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遇到活病毒后,抗体会中和病毒,保护人体。
灭活疫苗技术路线最为传统,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性好、保存条件简单等优点。
虽然一直以来,围绕灭活疫苗的争议不断。与mRNA疫苗相比,灭活疫苗有效率相对较低。但彼时,疫情肆虐之下,最重要的并非有效率的PK,而是从0到1的生死竞速。
新冠病毒之所以比流感要可怕得多,是因为新冠所导致的重症率更高,病死率也更高。因而疫苗的作用,一方面在于预防新冠感染,另一方面在于预防感染后的重症发生。
这种情况下,疫苗早一天研发上市,对饱受疫情摧残的世界各国人民,帮助都是极大的。
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新冠肆虐的情况下,不管是灭活疫苗、mRNA疫苗还是重组蛋白疫苗,能够担起预防感染和重症的担子,就是“好疫苗”。这,自然反应在销量层面。
2021年上半年,科兴中维新冠疫苗销售额为11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10亿元。
和国内其他新冠疫苗相比,虽然大家的销售收入也非常可观,但在科兴面前,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康希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0.6亿元;智飞生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131.71亿元,其中子公司安徽龙科马实现收入53.13亿元,实现净利润34.5亿元,收入主要来自新冠疫苗;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实现收入5亿余元。
放眼全球,能与科兴中维疫苗相媲美的只有辉瑞疫苗。
2021年上半年,在去年全球新冠疫苗第一梯队选手中,除了辉瑞/Biotech的新冠疫苗营收113亿美元,略胜科兴中维一筹,其他选手均不敌科兴中维。
比如,Moderna的疫苗营收59亿美元,阿斯利康11.69亿美元,强生新冠疫苗收入2.64亿美元。
新一代的药王,或在科兴中维疫苗与辉瑞疫苗之中诞生。
2020年,全球“药王”修美乐的销售额为200亿美元,按照2021年上半年趋势来看,科兴中维新冠疫苗全年销售额将有望超过修美乐。
/ 02 /
国内最赚钱药企
在疫苗短缺的情况下,新冠疫苗不仅收入不菲,并且利润率不低。2021年上半年,科兴中维净利润高达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8亿元。
灭活疫苗,让曾经默默无闻的科兴生物,可以在利润层面与顶尖药企相提并论。
全球药企中,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超500亿元的更是仅有两家,分别为强生(807亿元)和辉瑞(677亿元)。
在国内,则是暂时找不到对手。整个A股医药板块,要想找出一家营收超过500亿元的公司都很困难。2021年上半年,仅九州通营收超500亿,为619亿元。但九州通是一家医药流通公司,营收只是“流水”而已。
医药研发一哥恒瑞医药,上半年总营收不过132亿元;不久前完成三地上市的百济神州,在过去11年中,总融资规模约700亿人民币,而这不过是科兴中维半年的营收。
这些,都会转换成实打实的现金流。截至去年6月底,科兴生物持有现金及等价物68.44亿美元。
要知道,700亿元只是科兴中维上半年的收入而已,如果再加上2021年下半年收入,预计全年营收超千亿元不是问题。届时,公司账上的现金,也会愈加充沛。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这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某些技术。很多优秀的企业在疫苗竞赛中最终消失,可能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
而那些跑出来的公司,则会极大积累钱、经验,帮助它们蓄力下一阶段的疫苗竞赛。手握巨额现金的科兴生物,无疑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03 /
巨额现金带来的可能性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新冠疫苗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不论是出于产品开发,还是技术储备,还是拿到疫苗开发入场券的目的。
比如BioNTech,通过与辉瑞合作开发mRNA疫苗名利双收,不仅完成了技术储备还拿到了疫苗开发入场券。2021年上半年,BioNTech新冠疫苗收入超80亿美元,其它疫苗管线得以迅速推进,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现在基本站稳脚跟。
科兴则是通过最简单成熟的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拿到了钱。
生物科技坠入寒冬,市场情绪逐渐变冷,很多Biotech资金捉襟见肘。根据查询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以现金储备/年内经营性现金流比例来看,14家18A公司的账上现金,撑不过两年;如果把期限延长至3年,这个数字会增加至19家,占整体18A公司的比例接近40%。
并且,生物科技融资窗口逐渐关闭,没有收入的公司压力会非常大、钱烧完就必须放缓发展速度或被迫出售权益。
但对今天的科兴而言,并不存在这种困扰。
虽然新冠疫情终究会过去,其所带来红利也正在逐渐缩小,未来新冠疫苗的销售会逐渐走下坡路;同时,灭活疫苗作为传统疫苗技术,被替代也是历史趋势。
但是,对于科兴来说,依靠新冠疫苗的先发优势所带来的子弹,已经足够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吃喝不愁,还能放开手脚研发疫苗。
很简单,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是选择自己搞研发,还是选择并购药企扩充自己的管线,亦或者二者兼备,财大气粗的科兴都有足够底气。
选择自己做研发,研发费用对科兴中维来说不过洒洒水。以一向大手笔搞研发的恒瑞为例,2013年到2020年间,恒瑞用于研发的总费用为195亿元。这对半年净利润86亿美元(约548亿元人民币)的科兴来说,不在话下。
选择并购对于科兴同样游刃有余。2021年国内license in榜单top 10的交易额,加起来不过57亿美元,别人咬咬牙才能买的产品,对科兴来说都是小意思,即便是收购biotech。
截至1月4日收盘,信达生物(HK:01801)市值约485亿元,君实生物(SH:688180)为549亿元,科兴中维上半年的利润足以买下其中之一。
商业世界中,各行各业总会上演后发先至的“奇迹”,但这一次,在新冠疫苗开发领域,却是谁先谁赢。
总之,靠着新冠暴富的科兴生物,已经拿到了Bigpharma的入场券。接下来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无疑是科兴能否用好这张入场券。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