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技术装备
技术装备
新一代测序:影响的不只是医疗行业
发布时间: 2014-04-09     来源: 生物探索

    JPMorgan的医疗行业峰会都是传统药企唱绝对主角,生物科技类公司就是过来看有什么能得帮上忙。而今年,投资大佬们纷纷转向数据分析,数字医疗,怎样更好地服务患者等与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相关的公司。

    从Google风投人士参加行业会议的感受看行业变化

    过去三十年,JPMorgan(摩根大通公司,美国现代金融业“教父”)的医疗行业峰会都是传统药企唱绝对主角,生物科技类公司就是过来看有什么能得帮上忙。

    而2014年1月16日的这次会议游戏规则有些不同。台上活跃,台下达成合作意向的都是些医疗保险公司,软件开发商,数据分析商,以及各种IT类企业。

    “我来过5次了,以前全部是传统药企,谈的都是怎么治疗某种病。但随着新医改法案(AffordableCareAct)的颁布,出现了一些几年前完全没有的商业模式。现在大家谈的都是数据分析,数字医疗,怎样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投的一家IT类公司之前问我,‘你觉得我应该去JPMorgan的会么’,5年前我会跟他说没必要,但现在我跟他说,‘你真的应该去’。”

    医改的方向之一是把医院报销额度与病人的治疗效果联系地更加紧密,而不是患者数量。这促使医院等相关方购买软件和大数据产品来进行跟踪。“这些产品一直都在那,只是之前缺少激励机制。现在要么做,要么没得做。”

    JPMorgan会议来了一些新面孔,所有业内最好的医疗保险服务提供商。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谁都明白重大变化在酝酿,所以也许只是想离这些变化近一些。

    GoogleVentures投的相关公司包括基因分析公司FoundationMedicine(曾为乔布斯提供服务并被其大为赞赏),大数据公司DNANexus,以及消费类基因序列公司23andMe(其创始人同时为Google创始人之一布林之妻)。

    细数新一代测序界的风云变幻

    NO.1: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再度组建“人类长寿公司”

    2000年曾与当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代表同时入选时代杂志封面人物鼻祖级人物CraigVenter2014年3月再度出山创办HumanLongevityInc。

    Venter这一次挑战的是包括MIT与Harvard共同支持的Broad研究院在内的世界一流基因研究中心。公司第一轮筹得7000万美元(预期撑过18个月没问题的资金量),投资方包括全球最大基因测试设备提供商Illumina。这个逻辑不难理解,Illumina需要大量的研究来推动(基因测试)市场需求。

    “借助Illumina最先进的技术(Venter买入20台HiSeqXTen),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中心”。这里的最先进技术,指的是今年年初Illumina公布的最强大测序仪HiSeqXTen。一套10台,总价为1000万美金,适合群体规模的测序项目,被解读为首次让1000美元基因组测序成为现实。

    NO.2:Illumina公司订单情况和市场反馈热度超出预期

    根据Seekingalpha上Illumina今年1月28日业绩交流会录音,有分析师问到在当前没有可抗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推出新产品出于怎样考量。Illumina公司的CEO的表示:现在不仅是技术储备到位,而且市场需求到位,所谓的需求是指公司一直判断wholehuman基因测序是未来的方向,现在大规模的需求已经爆发,之前是受价格过高阻碍。

    Illumina公司CEO还透露目前公司产品订单情况和市场反馈热度超出预期。CEO还指出多年以来制约基因测序技术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临床样本的利用率太低(10-15%),2500的技术条件下受制于价格因素很难实现大规模测序。现在这个平台也许能够让大家把10-15年前没有做或者想做的项目完成。

    NO.3“人类长寿公司”高手云集

    Venter召集的肯定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基因组学,干细胞学,癌症,转化医学,微生物学,以及各项新兴技术领域的大牌专家。因为在Venter给自己制定的宏伟计划中,这些领域都与公司未来的使命有关。除了基因测序,他们还将记录参与测试者的微生物组(microbiome)和代谢(metabolome)数据,目标是把每个人的基因变体、自带细菌组成、血液中的分子和他们的就诊历史联系在一起。

    Venter认为通过数据分析不仅能够发现一些慢性病的早期征兆,及时为每个人提供干预性治疗,还能够降低用药成本。虽然HumanLongevity公司现在拿出来吸引眼球的技术看上去有些夸夸其谈,但这些海量且多样化的数据,本身就很有意义,至少我们可以预期在临床方面能搞出一些亮点。Venter说,“这将是科学和医药界最大规模的研究数据之一。”好吧,这种说法你也很难去辩驳,而且Venter一贯如此。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商业机构走的很近,“我们是一家商业机构,而且我们的事业得花不少钱,所以产生的数据一定要有商业价值。”Venter心目中的商业模式是以原始数据对外收费,但这也引起外界担心,他们如何获得匿名参与者和病患的书面同意。

    目前,公司和Moores癌症中心合作,所有中心的病人如果不明确表示退出,则表示同意让HumanLongevity为自己测序基因组,以及各种肿瘤数据。所有数据将被保存并用来寻找新的治疗靶向,路径和生物标记物。

    现在有两组Illumina最新最强大的HiSeqXTen测序仪,公司已经成为注定成为基因研究的中心,而Venter决定为每一位接受测序者建立病例档案的做法,即使不考虑与微生物和代谢数据的结合,也应该会有他提到的商业价值,就是不知道(我们只能希望)临床价值来得没那么晚。

    把有关“下一代测序”的负面报道看做是暂时受挫的相关报道

    任何颠覆,到“失控”之间,总难免遇到若干“文件风险”

    就在去年圣诞节购物季前夕,FDA发函禁止23andMe向消费者推销99美元的基因测试产品。目前已经有50万消费者选择了这款产品,只需一根棉签,你就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你的祖辈,以及248项基因特性(比如某种特别的健康风险,某种药物反应)和健康方面的信息。

    然而来自Wired(连线)杂志2014年1月点评:23andMe基因测试被叫停,输的是与FDA这场战役,而不会是整个基因测试战争。

    在FDA的指控中,将23andMe归为诊疗设备一档(意味着最为严格的监管),认为既然要被用作诊断,就必须在提供全面的研究数据作为支持的前提下获得FDA批准后,才可向消费者推荐使用。函中指出最令人担心的是消费者对这些基因信息的各种不正确反应,要么不够,要么过度。一些消费者甚至会强迫医生为自己做没有必要的手术或者开药。FDA认定对基因信息滥用产生的成本,会大于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而一些报道则显示,当病人拿着基因数据去向自己的医生咨询时,医生要么不懂得,要么不愿意,要么干脆抵制,因为医生正是现有利益集团的一部分,面对医患关系将要发生的颠覆性改变,他们必须挣扎。各种现有利益集团一起跑到监管者那里去告状(以前也没少发生,Uber,Lyft,Sidecar,Airbnb),只是这次是23andMe。

    公司已经向FDA服软,保证不再提供除遗传性数据以外的信息。或许未来公司会和FDA达成某种和解,若难以浇灭FDA怒火,这家新兴的公司和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价值都将告终。市场上不止是23andMe,而是已经涌现出一批监控、测试、感知的设备,让消费者立等可知自己的健康、睡眠、摄取食物等生活方式是否正确等等。也许,未来监管者将受到来自消费者(巨大需求)和业内人士(新机遇带来重新洗牌)的压力。

    海量的基因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改善健康,降低成本,还可以使医疗研究走上正轨,这有可能是继二十世纪早期抗生素发现之后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变革。未来不到100美元测试的可能就不只是几百万基因数据,而是全部。不管23andMe最终的命运怎样,输的将是认为自己能够凭借阻挡趋势从而赢得未来的那一方。

    随着下一代基因组测序(next-generationDNAsequencing简写NGS)的代表Illumina将价格门槛大幅降低,测序速度大幅提高,现在科学家们研究基因就真的站在开放假说的基础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聚焦于基因组的“热门”地方以求发现某些关键性突变。通俗的比喻就是,你在黑暗中找把钥匙,用泛光灯总比拿手电筒成功的概率大。

    我们认为NGS最先的受益者是药企,特别是癌症药物的药企。以前我们都用病变的部位来定义癌症,比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应该从导致病变的基因路径和突变入手,病变的身体部位只是“副产品”。很多一线的治疗药物不仅无效,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有了NGS的发展,今后药企的研发项目效率会大大提高,病人支付的药费也会降低。

    瓶颈呢?两个。生物信息学和监管。首先让大家对行业发展速度有个概念,截止2013年底,总共完成测序50K基因组,而通过Illumina最新的HiSeqXTen设备,仅一组(10台)一年就能完成18K基因组。主要参与各方会有大型实验室Broad研究院(哈佛与MIT共同主持),药企(已经表示的有Regeneron,Amgen),新的商业化实验室(CraigVenter刚刚成立的HumanLongevity)。

    新技术带来的海量基因数据,首先面对的就是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如何定义格式,质量,这些都将为之后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构成障碍。所以我们看到NGS价值链已经迅速倒向对生物信息学进行规模化解读的软件工具。好消息是Illumina,Google,Merck&Co,以及纽约基因中心,已经成立全球联盟(GlobalAllianceforGenomicsandHealth),有助于形成基因学领域的产业标准。在眼下缺乏标准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基因数据,加速研发新型治疗方法(主要在肿瘤领域),药企也是各想各的招。有的与实验室和临床诊断公司联手(FoundationMedicine,FMI),有的通过并购等手段将外部资源引入,建立公司内部的实验室(比如Amgen与deCODEGenetics)。

    NGS临床应用的第二大瓶颈是监管的不确定性(滞后性)。Illumina的MiSeqDx拿到FDA临床使用的批文后,使用此设备进行临床诊断测试的机构还是需要选择究竟是取得FDA的批文,还是走“捷径”——算作实验室开发试验(lab-developed-test,LDT),放弃CLIA的批准(CLIA-waived),也不受FDA监管。

    后者已成为生殖健康和肿瘤基因测序领域可取的解决方案。但问题也出现了,虽不明显但有加深的趋势,即LDT对伴随诊断(companiondiagnosticsCDx)带来的竞争压力。伴随性诊断是与药企合作,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目前CDx的市场主要针对个别基因突变,随着NGS的发展,跨越不同基因路径的突变会成为接下来CDx的更大潜在市场。

    CDx虽然得到官方认可,但FDA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监管条线,所以与监管明显更松的LDT竞争优势不明显,一方面伴随诊断的重要力量诊断公司投入的热情会降低,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面对不确定性也不愿支持,这样诊断公司的投入很有可能无法收回。

    另外,前面提到过,未来新药将基于基因路径,而现有FDA批文仍主要基于突变部位,所以未来的研究找到对应的药物可能没有FDA认可,这已经在FMI(FoundationMedicine)上有所体现,病人治病要紧,医生可能会被迫开出无FDA标记的药物,而病人也将越来越多的面临这种尴尬的选择。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