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让高瓴、黑石、KKR爱不释手的SPAC“盲盒游戏” ,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谁是大赢家?
发布时间: 2021-09-09     来源: E药经理人

2021年9月3日,新加坡交易所正式发布SPAC主板上市的规则,再次将业界目光吸引到这一“盲盒游戏”中。

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一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精明小伙传递的信息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在《纽约客》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眼里,只要找准位置,轻轻一触,这个看似坚固的世界就会倾斜。2020年,这种效应引爆了一场金融“盲盒游戏”:SPAC。
根据SPAC Insider的数据,2020年,美股SPAC的IPO数量高达248起,同比增长320%,占所有IPO发行数量的55.1%,首次超越了传统IPO的发行数量,全年募集资金高达830亿美元,占美股IPO总规模的46.47%。

作为美股特有的一种上市公司,SPAC本质上就是一个现金壳公司,通常也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其运作模式就是利用IPO所募集的资金,收购一级市场的优质项目,帮助后者快速上市并从中获取丰厚回报。某种程度上,SPAC就相当于一支并购基金,区别在于,这支基金所投的项目在投后立马就是上市状态了。

相较于传统IPO,SPAC实现IPO的门槛更低、时间更短、确定性也更高。一个典型的SPAC,从设立到完成资产合并,平均用时仅为18个月,创始人仅需2.5万美元即可设立,投资者以10美元的固定价格参与募资,一旦董事会确定了收购目标,只需在4个工作日内向SEC递交8-K表,无需审批即可完成上市。

2020年,为了对冲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大水漫灌的策略,根据开源证券研报显示,在罕见的量化宽松背景下,全球私募市场闲置资金高达2.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毫无疑问,SPAC这种集直接上市、反向并购、私募基金等属性的金融产品,为大量闲置资金提供了一个有效出口。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企业通过传统IPO上市募资的路径蒙上阴影,SPAC模式的比较优势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被放大,吸引了一大批对于上市周期更加敏感的企业,毕竟,传统IPO上市流程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通过SPAC的这种“快捷通道”,整个募资流程可以被缩短至2~3个月。

截至2021年6月末,全球已经有311家SPAC在美国挂牌上市,占今年美国IPO总数的66%,实现的融资规模总额已经高达1085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领域的SPAC上市数量为44家,主要聚焦于数字疗法、合成生物等领域。毕马威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更多的SPAC公司会在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寻找并购标的。

以下为2020年和2021年通过SPAC模式上市的前10大生物技术公司:

SPAC名称:Montes Archimedes Acquisition
目标公司:Roivant Sciences
IPO筹资总额:4.11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50 亿美元

成立于2014年的Roivant Sciences是一家“庞大”的英国医药健康公司,拥有15家以上子公司。其通过不断扩展“vant系列子公司”和收购大公司放弃的药物的奇特战略迅速成为一家在数十个治疗领域拥有共超过50款在研药物的公司。

2021年5月3日,Roivant Sciences与SPAC 公司Montes Archimedes Acquisition Corp.(MAAC)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完成上市。交易完成后,MAAC的已发行股票和认股权证将换成Roivant Sciences的新发行股票和认股权证,Roivant Sciences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 ROIV”。

Roivant Sciences还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基金Roivant Social Ventures (RSV) 。2021年8月,Roivant Social Ventures公布了其执行团队组成,并宣布与生物制药公司Sunflower Therapeutics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Roivant Sciences关注蛋白质药物、细胞与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也关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及免疫疾病等多个领域。

SPAC名称:GX Acquisition
目标公司:Celularity
IPO筹资总额:2.88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12.9 亿美元

Celularity 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专注于开发胎盘来源的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包括NK细胞疗法、CAR-NK细胞疗法、CAR-T 细胞疗法等,涉及疾病领域包括癌症、免疫学、传染病和退行性疾病等。除了拥有胎盘衍生技术外,Celularity还拥有管理胎盘来源的“Lifebank”,新生儿父母可以在那里储存新生儿的胎盘和脐带血。

2021年1月,Celularity与SPAC公司GX Acquisition Corp.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并上市。GX Acquisition Corp更名为Celularity Inc.,股票代码为“CELU”和“CELUW”。

今年8月,专注于研发肿瘤免疫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Imugene Ltd与Celularity达成合作,将合作开发靶向CD19的同种异体CAR- T细胞疗法CYCART-19,用于治疗实体瘤。CYCART-19中的T细胞来源于胎盘衍生,将使用Celularity的技术平台。

SPAC名称:Leisure Acquisition
目标公司:Ensysce Biosciences
IPO筹资总额:2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2.07 亿美元

Ensysce Biosciences是一家阿片类药物前药设计公司。通过该公司的两大技术平台:抗滥用TAAP™和抗过量MPAR™所设计的阿片类药物难以通过简单提取的方式来获得有效活性成分,可以有效防止阿片类药物被滥用和过量使用。而普通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简单的提取方式就能释放活性成分,导致被滥用。Ensysce称,其抗滥用药物技术平台除了适用于所有已知的处方阿片类药物外,还对其他可能会被滥用的药物有用。

2021年2月,Ensysce与Leisure Acquisition宣布达成合并协议,并上市。交易完成后,Leisure更名为Ensysce Biosciences, Inc.,股票代码为“ENSC”和“ENSCW。

Ensysce主要候选产品为PF614,这是一种通过TAAP™技术设计的新型阿片类药物前药。该药物已经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预计将于今年进行中期临床试验。Ensysce表示,预计三年内实现PF614商业化。

SPAC名称:Locust Walk
目标公司:eFFECTOR Therapeutics
IPO筹资总额:1.8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4.19 亿美元

eFFECTOR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开发一类被称为选择性翻译调节抑制剂 (STRIs)的肿瘤药物。通过调解、抑制关键疾病驱动蛋白的产生来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今年5月,eFFECTOR和 Locust Walk Acquisition Corp.宣布达成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Locust Walk Acquisition Corp.更名为eFFECTOR Therapeutics ,股票代码为EFTRW。

eFFECTOR主要候选产品为tomivorsertib(eFT508),这是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2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tomivorsertib针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b期试验正在进行。

除了抗肿瘤药物外,eFFECTOR也在研究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今年5月,eFFECTOR获得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国防卫生局500万美元的赞助,用于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

SPAC名称:FS Development Corp. II
目标公司:Pardes Biosciences
IPO筹资总额:1.75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3.39 亿美元

Pardes Biosciences是一家专注于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公共卫生挑战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主要候选产品为PBI-0451,这是一款潜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SARS-CoV-2(新冠病毒)感染。

今年6月,Pardes与SPAC公司FS Development Corp. II完成合并,并上市。交易完成后,FS Development Corp. II更名为Pardes Biosciences, Inc.,股票代码为 PRDS。
2021年8月,Pardes宣布启动其主要候选药物PBI-0451的I期临床试验,将招募110名参与者,该试验预计11月30日完成。此外,该公司还计划未来利用其平台构建新的候选药物,用于其他疾病治疗。

SPAC名称:BCTG Acquisition Corp.
目标公司:Tango Therapeutics
IPO筹资总额:1.721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3.97 亿美元

Tango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于发现和提供下一代精准癌症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Tango利用合成致死的遗传原理来发现和开发针对癌症驱动基因的疗法,专注于解决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问题。

今年4月,Tango和SPAC公司BCTG Acquisition Corp.达成最终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BCTG Acquisition Corp更名为Tango Therapeutics, Inc.,股票代码为“TNGX,由Tang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Barbara Weber领导。

Tango也备受吉利德的青睐。2018年,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在2020年扩大了该合作协议,吉利德拥有该公司最多15个目标基因的全球权利选择权。该公司主要候选产品为TNG908,这是一款靶向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5 (PRMT5)的药物,目前在IND阶段。

SPAC名称:Arya 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 II
目标公司:Cerevel Therapeutics
IPO筹资总额:1.5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8.47亿美元

2018年底,辉瑞和贝恩资本(Bain Capital) 合作成立了Cerevel Therapeutics,希望通过Cerevel来研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药物。该公司拥有近10条管线,其中tavapadon是其主要候选产品。Tavapadon是一款靶向多巴胺D1/D5 受体的口服激动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2020年10月,Cerevel与SPAC公司Arya 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 II合并,股票代码为CERE,合并后该公司价值约为13亿美元。
目前, tavapadon 针对帕金森病的研究正处于III 期临床阶段,预计2023年公布数据。除了帕金森病外,Cerevel还在研究癫痫、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药物。

SPAC名称:Panacea Acquisition Corp.
目标公司:Nuvation Bio
IPO筹资总额:1.49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13.2 亿美元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Nuvation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抗癌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拥有6条管线。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抑制剂NUV-422,其针对的疾病有胶质瘤、转移性乳腺癌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2021年2月,Nuvation与SPAC公司Panacea Acquisition Corp.合并,合并后的公司于2021年2 月 11 日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 交易其股票,股票代码为“NUVB”。

Nuvation的创始人David Hung担任合并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SPAC名称:Arya 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
目标公司:Immatics
IPO筹资总额:1.43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3.15 亿美元

Immatic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肿瘤免疫T 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过继细胞疗法和基于新型T细胞受体 (TCR) 的产品,目前拥有约11条管线。
2020年7月,Immatics与SPAC公司Arya 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合并,股票代码为IMTX。Immatics的首席执行官Harpreet Singh将继续领导公司。

Immatics早已受到多家跨国药企的青睐。2017年,Immatics与安进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靶点未公开的双特异性TCR-T细胞疗法。安进还对Immatics进行了5800万美元的投资。2019年,Immatics与Celgene达成合作,开发针对实体瘤的TCR-T细胞疗法。

SPAC名称:FS Development Corp.
目标公司:Gemini Therapeutics
IPO筹资总额:1.25 亿美元
交易完成时公司估值:2.66 亿美元


Gemini 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新疗法的精准医疗公司,通过识别和定义遗传亚群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药物。该公司主要候选药物为GEM103,通过向患者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补体因子 H (CFH)来治疗补体因子H基因发生变异的AMD患者。

2021年2月,Gemini与SPAC公司FS Development Corp. 达成合并协议,股票代码为GMTX。

今年6 月,Gemini发布了GEM103的II期临床初步数据。试验结果显示出,GEM103 具有生物活性并支持CFH调节干性AMD 患者补体活性的作用机制。今年晚些时候,

Gemini将公布更多试验数据和分析。

SPAC在中国

如果说2020年,SPAC还只是大洋彼岸的喧嚣,那么现在,随着这种引爆点的扩散,这场源于美国的热潮已经开始席卷全球,甚至有人预测,2021年底,全球所有知名PE都会成为至少一家SPAC的发起人。

亚洲市场上,从资金端到资产端,整个SPAC生态正在迎来新的起点,包括港交所、新交所等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推进SPAC交易制度。6月初,港交所已经传出将在今年三季度引进SPAC交易制度,市场预计,最快在今年底,港交所将会有首只SPAC上市,一旦政策落地,这将是港交所继18A后的又一大重大创新举措。

与此同时,亚洲市场上的富豪、巨鳄也纷纷加入这场资本游戏。其中,香港“小超人”李泽楷已经发起了三家SPAC公司,其中一支SPAC公司,甚至还没有开始装任何资产就已经增值1200倍。此外,香港郑氏家族、赌王何鸿燊家族、新濠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猷龙的私人家办黑桃资本也都设立了SPAC。

本土市场上,高瓴资本、弘毅资本、春华资本、中信资本、时代资本、康桥资本等知名PE均已经开始涉足SPAC。今年年初,春华资本成立的第一家SPAC公司,顺利登陆纽交所,募集资金3.6亿美元,主要聚焦于中国消费公司,与此同时,弘毅投资也成立了一家聚焦中国医疗保健和消费领域的SPAC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牵头发起成立了一家SPAC公司Summit Health,今年5月,这家SPAC公司已经向SEC提交发行申请,并顺利上市,成为亚洲首个生命健康产业SPAC公司。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SPAC游戏,仍然是PE的主战场。毕竟,SPAC在反向并购的过程中,创始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SPAC的发起人要么在并购、私募等层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么本身就掌握充足的市场资源,有业内人士指出,SPAC的本质就是PE对投资技能、人脉、影响力的变现。

毫无疑问,其中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SPAC的设置要求是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标的并购,一旦逾期未完成将会有清盘的风险,其次,随着热钱涌入,一级市场上优质标的也变得日益稀缺,对于SPAC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并且,在市场爆炒的风潮之下,SEC已经开始积极介入,未来将面对的监管风险也不容忽视。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