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为了避免中暑,藿香正气水几乎家家必备。但几乎每年都会有“喝藿香正气水中毒”的新闻,吓了不少人一跳。是的,又是藿香正气水+头孢导致乙醛中毒这一经典组合。
其实,除了它俩,还有很多药是不能一起吃的,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藿香正气水+头孢=乙醛中毒
其实这件事不能全叫藿香正气水“背锅”,头孢也是“帮凶”。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酒精在人体内代谢会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的蓄积。
大量的乙醛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引起中毒,表现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伤、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所以导致中毒的是藿香正气水里的酒精与头孢。但藿香正气类的产品可不只有藿香正气水,还有软胶囊、滴丸剂,这些制剂是不含酒精的,与头孢一起服用也不会有风险。
这些含酒精的药也不能和头孢一起用
常用含乙醇的口服药物除了藿香正气水,还有十滴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剂正骨水、祛伤消肿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络酒、麝香舒活搽剂、麝香祛痛搽剂、消肿止痛酊等。
需要提醒大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如果服用了头孢类药物,停药7日内不要饮酒、不要服用含有乙醇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也应避免外用含有乙醇的药物;如果服用了含有乙醇的药物,最好等两天后再服用头孢类药物,避免出现中毒症状。
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现在许多人都有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的需要,但如果这些药物之间产生了不良的相互作用,那就得不偿失,甚至会导致药源性疾病。
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相互作用而产生药理、毒理作用增强或减弱的现象,包括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以及产生毒性作用、拮抗作用、敏化作用、掩盖反应等。
01
影响吸收
乳酶生和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吸收好,如果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或碳酸氢钠等碱性药就会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
地高辛可被硫糖铝、考来烯胺吸附或络合妨碍其吸收;四环素类、诺氟沙星可与含钙、镁、铝等药物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吸收、丧失疗效。
02
影响血浆分布
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的。部分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使其他药物在血浆中的未结合形式大幅提高,药理作用增强,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如阿司匹林、长效磺胺等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与降糖药、抗凝血药等合用可出现低血糖、出血等不良反应。
03
影响肝肾代谢
凡是影响肝药酶的药物均可影响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如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可使肝药酶活性增强,与维生素K同服会使其加速失效并引起出血,而与避孕药同服可使避孕失败。
影响肾功能的药物会使其他药物的正常排泄降低,例如丙磺舒抑制甲氨蝶呤的排泄,可加重其毒性反应。
04
同服产生敏化作用
药物同服时,一种药物可使另一种药物敏感性增强,从而使药理作用过强而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利血平与强心药洋地黄合用时,可增加心肌对后者的敏感性,导致心律失常。
05
同服出现掩盖反应
药物同服时,一种药物掩盖了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例如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掩盖降糖药引起的出汗、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导致患者虚脱。
又如赛庚啶等抗组织胺类药物掩盖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眩晕作用,而降低对其耳毒性的警惕。
一般医生开处方的时都会询问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其实就是怕药物的相互作用,减效事小中毒事大。建议大家用药前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服药,随意停药或换药。
参考资料:
1. 2019年安安网校园行,广东药科大学,张长江作品
2. 互不相容的药物,养生大世界,2010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
编辑 / 广东省药监局事务中心(PAN)
审稿 / 邹宇华
认真落实巡视组反馈意见,进一步规范协
按照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巡视..关于相关收费标准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各会长、副会长单位: 根据四川..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