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生物类似药何时集采 时机成熟了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1-03-02     来源: 药智网

文 | 时生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发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被业界一致认为生物类药的“一致性评价”来了,同时被认为是为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做准备。

事实上,春节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文件就明确提出:未过评品种、中成药以及生物类似药将被纳入药品集采;在1月28日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也明确表示:生物类似药和中成药纳入集采是制度性的要求,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此次指导原则的发布,进一步证实生物类似药纳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成定局,并离集采的距离越来越近。

那么,生物类似药集采的时机真的成熟了吗?

药智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天泉表示,生物制品具有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而生物类似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名词,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不同于化学仿制药,仿制药所「仿」是小分子的化合物,可以做到与原研一致;生物类似药有他独特的特性,生物相似药所「似」的专利药是大结构的生物制剂,需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来,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厂家,同一通用名的生物类似药分子结构与原研药不能完全相同,进而不能简单的同化学仿制药一样通过一致性评价即可认为生物类似药质量和疗效即与原研专利药一致,生物类似药不仅需要论证非临床的各项相似性,还需要进行大临床有效性的对比进行对比,故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也不如仿制药简单。

根据国家政策文件与医保领导谈话内容,生物药、中药纳入集采是肯定的。其中最有有可能纳入集采的是目前竞争条件充分的一些药品,如胰岛素类药品,另一类就是生物类似药,真正的生物类似药目前只有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几个单抗药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近300个生物类似药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截止目前,国内已有9款生物类似药上市,涉及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百奥泰、齐鲁制药、海正博锐5家企业。另据全球畅销药数据,2020年全球畅销前10名的药品中有5款为生物药,前20位有14款为生物药,排名第一的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已经蝉联榜首9年了,2020年销售额达198.32亿元。

image.png

图片来源:求实药社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生物类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74.2%,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589亿元。且业内预测,现在生物类似药研究还未达到顶峰,今后几年不断有新的生物类似药上市,国内预计近三年有30到50多款生物类似药会接连上市,中国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程度将不言而喻。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根据集采规则,只要满足同一通用名下原研药和仿制药数量大于等于3个,就可以展开集采。热门靶点PD-1,阿达木单抗国内已有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百奥泰、海正博锐4家企业上市,形成“1+4”的竞争格局,以及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形成“1+2”的竞争格局,已经具备集采的条件。

李天泉表示,生物类似药进入集采是必然的,但是否会在前两批生物药集采中出现几款生物类似药,可能性不是很大。一是因为生物类似药有其特殊性,要考虑质量差异因素,二是生物类似药目前仍是一个新生事物,生物类似药过早的纳入集采,会打压生物类似药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他建议稍晚一些将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同时他认为生物类似药的定价逻辑和仿制药不同,仿制药竞争是相同产品之间的制造边际成本竞争,药物价格反映边际成本,通俗讲就是打价格战,纯价格竞争;而生物类似物则由于研发成本高、边际制造成本高,专利界限模糊,多个层面形成竞争壁垒;故,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后降价是必然,但降价空间不会像仿制药一样出现“地板价”,只有随着技术的发展,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先进,生物类似药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患者能够用上更多质优价廉的生物类似药。

生物类似药发展面临的两大政策性困难

战略管理专家、传事达中国CEO教练杜臣表示:生物类似药是原创生物药的仿制品种,但是由于生物药分子量相对于化学药大得多,分子结构也更为复杂,仿制的生物药如果要同原研生物药完全相同非常困难。CDE出台《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使药企实际操作有规可循。《指导原则》的下发,以及国家领导讲话、国务院涉及医药的政策中得到肯定的答案,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是早晚的事情。

但他指出,目前生物类似药发展面临两个政策性困难需要主管部门尽快解决:

第一,生物类似药要有自己的申报和审批标准,不能总是用原创生物药的标准,应该简化流程,确立生物类似药自己的标准,以便有更多生物类似药造福中国百姓。

第二,尽快确定生物类似药与原研生物药相似性的标准,这也是《指导原则》发布的初衷,等于在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这些障碍消除了,中国生物类似药会有更大、质量更好的发展。随着生物类似药上市数量的增加,就为集采创造了条件,包括获得性、竞争和降价空间。

同时他指出,在中国目前的人口和收入水平特别是我们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上,化学仿制药、中成药、生物类似药还是百姓治病就医的主力药品。化学原研药与化学仿制药的关系和生物原研药与生物类似药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生物药的规模效应与化学药和中成药完全还是两个概念,研发和仿制方式区别也很大,目前生物药市场与化学药市场相比还比较小,还处在发展中,但发展非常迅速,基于此,他认为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是必然的,但考虑生物类似药的产品特点与产业发展,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应缓慢和慎重。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