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5名危重COVID-19患者转危为安,JAMA报告血浆疗法初步临床经验
发布时间: 2020-04-02     来源: 医学新视点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确诊病例已接近70万,然而,我们仍然没有特效药和针对性疫苗。借鉴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疾病救治经验,从中国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开始,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已被推荐考虑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症、危重症COVID-19患者。

血浆疗法的临床获益究竟如何?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团队近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分享了恢复期血浆用于5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初步临床经验。JAMA同期发表一篇社论,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疗法的潜力和挑战。

5例患者治疗经验


根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团队的介绍,5例患者年龄在36-65岁,2例为女性,均经实验室确诊为COVID-19,且经抗病毒治疗后疾病进展快速,病毒载量持续在高水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机械通气,属于危重症患者。

所有5例患者在住院的第10-22天期间接受了分别来自另5名康复患者的恢复期血浆输血治疗。血浆中具有治疗价值的新冠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IgG达到抗体效价要求,稀释1000倍后抗体定性检测仍呈阳性反应。

血浆输注后:
有4例患者在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
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低,提示器官功能恢复;
呼吸症状得到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都在12天内逐渐恢复,输血后12天4例患者已经不再表现为ARDS,在治疗2周内3例患者不再需要机械通气。
患者病毒载量逐渐降低,并在12天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
而且,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浓度也增加了。


▲接受血浆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降低(A,表现为检测所需病毒扩增的循环阈值增加)、器官衰竭评分降低(B)、吸氧浓度升高(C)、体温降低(D)。(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这5例患者中,有3例已经出院(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和55天),另外2例在血浆治疗37天后,病情也都转为稳定。

作者团队提出,这些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浆中的抗体可能有助于清除病毒并改善患者症状。但上述发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样本量很小,且没有设置对照组,尚不能确定在没有血浆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情况能否快速好转。其次,所有患者在血浆治疗期间和之后都还接受了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同样起到了清除病毒的效果。另外,血浆治疗时机的影响也不够明确。因此,这些观察结果还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探讨血浆治疗的潜力和挑战

在同期发表的社论中,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输血和细胞治疗中心John D. Roback博士和医学实验室Jeannette Guarner博士指出,恢复期血浆用于治疗并不是新事物,在SARS、2009年甲型流感(H1N1)大流行、甲型禽流感(H5N1)、埃博拉等出血热以及其他病毒感染中都有尝试应用。尽管具有潜在实用性,但在应对新兴、流行性传染病威胁时,业内很少一致将被动抗体疗法用于初始治疗。缺乏大型试验的证据无疑是原因之一。同时,最佳抗体制剂形式也缺乏答案,比如恢复期血浆和超免疫球蛋白哪种更好。恢复期血浆的优势是同时含有其他潜在有益的血浆成分,但抗体等成分的特异性和效价存在供体依赖性的变化,而超免疫球蛋白制剂则更标准化。

考虑到COVID-19病例仍在全球快速增长,应用被动抗体疗法有望推动更多临床研究,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第一,我们需要足够的血浆来满足治疗需求。第二,需要识别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患者和供体血浆的特征。第三,需要来自学术、行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并注意控制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以及虽然很低但仍然存在的疾病传播风险。第四,血液中心和血液制品行业需要更好地协调资源。第五,医生也可以尝试小剂量超免疫球蛋白,这是针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经过时间验证的疗法。

两位专家最后指出,被动抗体疗法可能是保护高危人群的一种方法,可以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并行研发,并需要一系列的临床、技术指南和监管等方面的支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