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肠道菌群也是肥胖的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 2013-12-27     来源: 《纽约时报》

    为什么肥胖现象正在飙升?答案似乎一目了然。1955年,麦当劳(McDonald’s)的标准杯汽水只有7盎司(约200克)。现如今,中杯已经是当年标准杯的三倍大,连儿童杯都有12盎司。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是行为产生的后果,因此,在理解肥胖现象的过程中,行为经济学发挥着核心作用——市场、偏好和选择的概念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位置。身为一名行为经济学家,我过去一直赞同这种观点。不过最近,我却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当然,在很多健康问题上,行为因素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的罪魁往往是生物因素。在本文中,我用“生物”一词来泛指跟我们的主观选择之间关系很小的各种身体机制。了解到几项新研究成果之后,我不禁想,肥胖是否同样如此呢?我是不是谚语中那种有了(行为)钉锤就满世界寻找(行为)钉子的人呢?我以前是不是没有认清生物因素的作用?
第一个警示来自对其他动物的研究。宠物也和我们一样,变得日趋肥胖。预防宠物肥胖协会(Association for Pet Obesity Preven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约有58.3%的猫属于真正的肥猫。(有这么一家组织存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不过,宠物肥胖可以简单地归结到人类行为上:在一种吃得更多的文化中,主人很可能也会更多地给宠物喂食。
然而,一组生物统计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质疑了这样的解释。他们搜集了圈养的恒河猴、狨猴、黑猩猩、黑长尾猴,以及实验室大鼠和小鼠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结果显示,这些圈养动物也在变得越来越胖:1982年到2003年间,实验室雌性小鼠的体重每10年增长11.8%。
这种增重现象很难解释,因为圈养动物的饮食受到了严格控制。研究人员表示,它们吃的东西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动物的肥胖无法仅靠进食行为来解释。我们必须寻找其他方面的驱动因素,比如生物方面。
这项研究有个恰如其分的题目,叫作《煤矿中的金丝雀》(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金丝雀对瓦斯十分敏感,因此以前矿工会把它放在矿坑里,用作早期示警——译注)我们无法用行为因素来解释动物的肥胖现象,这是一个警示吗?也许我们也小看了人类肥胖的生物驱动因素吧。那么,罪魁祸首可能会是什么呢?
一个特别有趣的潜在因素就驻留在你的肠道里。消化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成百上千种细菌在那里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让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发酵、提供维生素等等。它们还能调节你身体储存的脂肪量。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肠道菌群。而且,有趣的是,菌群的组成与肥胖有关。当然,这种关系可能很简单:胖人的饮食不同,所以他们的肠道菌群也不同。
但是,《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这种因果关系也有可能颠倒过来。研究人员从一些双胞胎小鼠身上取出细菌,双胞胎中有一只肥胖,另外一只不胖。然后,他们将细菌移植到不同的小鼠身上。接受了肥胖双胞胎菌群的小鼠体重增加了,其他小鼠则不然。这些小鼠的进食没有增加:是它们的新陈代谢变化导致了体重增加,即使摄入的热量不变。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肠道菌群呢?有可能是抗生素、环境毒素或食品的加工方式。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似乎能在社交网络中“传染”,让朋友和邻居感染上肥胖。我以前一直认为,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结果——这也确实是部分原因。不过,会不会是肠道菌群也可以在非常亲密的人之间传播,所以肥胖或许真的可以传染?
我不是说行为因素无所谓。生物因素和行为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流感的传播就跟我们是否勤洗手关系巨大。同样地,这项对细菌的研究也发现,只有当小鼠的饮食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时,“肥胖肠道菌群”才会起到作用。
最有趣的大概是,改变生物因素甚至可以改变人的欲求。一些生物学家推测,我们的肠道细菌其实驱动了我们对某些不健康食品的渴求。重视生物因素,并不等于淡化行为因素,而是意味着从更多的维度理解它。
包括上述论文在内的多项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可能性,值得我们更多地研究和关注。从最低限度来说,我们应该把足够多的肥胖研究经费投入到揭示和理解这些生物学因素中,要跟行为因素研究中的投入一样多。这可是一名行为经济学家的意见!
毕竟,这或许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肥胖遏制政策的看法。正如一家报纸的社论所说的那样:
 “瑞典的一个小镇已经在向胖人征税了。它宣布‘由于好吃懒做,胖子长就了太厚实的肉体(语出《哈姆雷特》[Hamlet]),因此应当遭到指责’。对于拟出这种尖刻控诉的镇议会议员,以及那些投票支持的人,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胖人可能会站出来谴责他们胡说八道。但是,更温和的谴责方式应该是指出:在陈述假定事实的时候,几乎总是存在以点概面的危险。并非所有的胖子都好吃懒做。对于很多人而言,肥胖是一种先天性的身体习惯;对另外一些人,肥胖是一种疾病。”
这篇社论写于1923年,刊登在《巴黎先驱报》(The Paris Herald,《国际纽约时报》的前身——译注)上。也许,那位作者说对了。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