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术业有专攻:说说制药生态圈
发布时间: 2018-05-17     来源: 美中药源

【新闻事件】:今天 Xconomy 发表一篇采访风投公司 Arch 合伙人 Bob Nelson 的文章。此人在今年福布斯 Midas 高科技投资排行榜名列第五,曾经参与创建 Vir 和 Denali,并参与投资 Juno、也投了昨天我们说的 Beam,是生物技术投资顶尖高手。他指出现在制药业的问题在于过于短视,对终止劣质项目过于优柔寡断。他说创新不在大药厂、而是在生物制药企业,所以任何大药厂如果收购另一个大药厂那么 CEO 和董事会应该当天被解雇。他讥讽大药厂有太多微量创新垃圾,90% 的产品线是非靶向的小分子药物和微量创新产品,所以面对生物科技公司的颠覆性创新产品只有颤抖的份儿。

【药源解析】:他说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正确的,但生物技术公司和大药厂如同苹果与桔子,吸引不同类型投资者、做不同买卖、难以直接比较。生物技术公司更关心技术的先进性、中一次彩票就算成功,而大药厂更关心技术的可靠性、投资者期待长期稳定回报。多数生物技术公司没有利润压力,也没有长期持续发现新药的压力,通常只需要在一个技术或药物上获得巨额回报即可算作成功。这大大增加了对风险的容忍空间,投资者为获得颠覆性技术不惜以高失败率、市值大起大落为代价而大药厂投资者每个季度都数从你那挣了多少钱,少一分都不干。去年新基第三季度比前年同期销售上扬 11%,但比投资者预期值低 4%,结果公布当天新基下滑 16%,百亿美元蒸发。

所以大药厂确实难以为长远计划牺牲短期利润,必须把平衡点向可靠性一方倾斜。没有远见并非不思进取,而是黄世仁们逼的太紧。大药厂也知道基因编辑有一天可能颠覆疾病治疗,但那么多人盯着你的账本实在难以参与这类新技术的早期投资(新基可能是个例外)。长期、持续发现有一定市场价值新药是个巨大压力,生物技术公司因为没有这个压力可以在很多方面冒更大风险。这如同有些球队希望连续多年打入季后赛,必须在保护队员伤病、分配体力、战术稳定性等方面精打细算。而些球队只想孤注一掷、每 20 年赢一次冠军球队,所以冒的风险完全不同。

Nelson 说终止劣质项目不够果断是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的通病,不过可能原因不一样。大药厂为维持稳定的新药上市以补充专利到期或因其它竞争因素损失的市场,每年必须有一定数目项目进入下一个里程碑,所以有时难免矮子里拔将军。生物技术公司通常只有一两个项目,一旦终止公司就关门了。挥泪斩马谡对谁都是考验,错杀蔡瑁、张允也经常发生。所以终止项目的去处也很重要,给这些资产一个起死回生机会是一个健康的模式。礼来最近花大价钱回购了当年自己发现、但因不被看好被转卖到小公司的两个药物(去年 9.6 亿买回 5HT1F 激动剂 Lasmiditan、昨天 5.7 亿买回 Aurora 抑制剂 AK-01)。这虽然可以算是礼来的失误,但我看在评价系统不完善的现在任何企业都可能排错次序。Tom Brady 选秀时排在第 199、乔丹没有入选高中校队。收购资产时这是不是你自己原来发现的已经不重要。

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是制药生态圈的两个组分,前端有创新度更高、但转化不确定也更高的基础研究、后端有回报更稳定、创新度更低的仿制药。如 Nelson 所言创新可能不在大药厂,但创新产品最后多半会落到大药厂。因为与药监部门沟通、市场推广同样需要高水平支持,而生物技术公司在这方面要处于劣势。所以大药厂也不比害怕生物技术的创新,这是双赢的事。羚羊虽然谁也打不过但跑的快,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也经常饿死。那句格言不是说了吗不管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太阳一升起你最好开始奔跑,而不是坐在那嘲笑彼此的弱点。无论大药厂还是生物技术公司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两类公司目标不同、选择压力不同,所以产品线组成不同并不奇怪。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