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药品采购下一步怎么走?要注意这些变化
发布时间: 2018-02-14     来源: 医药地理

近日,一致性评价药品采购上海率先落地,医改进入收获期。不少媒体纷纷指出,药品议价采购将成主导趋势。那么,随着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的采购趋势还有哪些变化?

据了解,目前的采购平台主要有两类,一是纯粹的省级交易平台,这个平台供医院来询价,也供厂商上来挂网。二是直接买断,即医院药品集团采购(GPO)。通过第三方和厂商谈判、进货,然后和医院做交易,它给药品市场带来了一丝简政放权与市场形成价格的气息。

GPO的推出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然而它的垄断问题也一度成为热议。有专家指出,垄断的产生实际上来源于管办不分。从根源上看,要排除滥用行政权力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实现公平竞争。GPO模式的完善尽管过程中“流了点血”,但其推进是大势所趋,在限价、议价已经成为药品采购中的一种常态之下,GPO带来的是告别药品采购行政主导降价。

这两种模式,不管是IT式的交易平台,还是承担“买手”职能的GPO,都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找到一个完美的路径,能够解决管理、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和摸索。

有媒体指出,在今后的几年里,药品采购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并对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向医药地理透露,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是甲方之变,第二是需方之变,第三是空间之变。

首先,药品采购的甲方到底是公立医院主体还是私营主体,这个其实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管办分离问题的逐步解决,医院性质只是产权问题,很多公立医院尝试通过董事会进行职责化管理,这些管理体制的改变将促使更多的职业化主体和私营医院成为药品采购主体。

第二,需方之变。目前,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尚处于“保障”阶段,距离真正的“保险”仍有一定差距。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能否把医保费用和真正的商业保险联系起来,共同管理并承担风险。一旦这个共保体系建成了,那么医药商业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颠覆性变化就会来了。

第三,空间之变。从医保投入来看,80%的费用花在慢性病上,这预示着医改的“变”必须是战场的改变,未来更多的市场空间还是在医院外。有预计称,院内和院外的收益比例在2:8左右。只有离开三甲医院的垄断,让院外经济主体充分发展,市场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才能迎来增量的释放。而要在院内外都打漂亮仗,三医联动是关键。

总结来看,无论是药品采购,还是整个医改架构,我们必须尽快的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卫计委由原来的“一把手”转为主要承担监督的职能,人社部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并基于食药监局最新的再评价进度,及时更新支付标准。将来,量、价、质一定是一个整体的模式,从这个思路考虑采购的发展方向,是接下来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