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心累可以扛,但是心衰会死!深度剖析这个死亡率比肩癌症,影响全球数十亿人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 2017-11-27     来源: 奇点网

白天上下班要挤地铁加公交再加共享单车,晚上还要熬着夜刷着手机吃泡面,年纪轻轻的你已经手握保温杯,走起路来也有点步履阑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突然的瞬间,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反正奇点君就经常这样。如果说正在打拼的你,觉得每天都很忙很累,那你可以伸出手感受一下左胸口跳动的心脏,也许它更忙,更累。

今年的 11 月 26 日,是第三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当然了,也许大家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五花八门」的节日,毕竟大家每天都很忙,不仅忙,而且累,不仅身体累,心也累。

惊人的真相 

给大家说两个关于心脏的惊人真相,也许难以置信,但这是真实的。

人的心脏平均一天能够跳动 10 万次,一年跳动 3600 万次。按人类平均寿命 71 岁计算,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将跳动 25 亿次!

人的心脏每天产生的能量足够驱使一辆卡车行驶 32 公里。同样地,按人类平均寿命 71 岁计算,一个人一生中心脏产生的能量足以驾车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但是,如果有一天医生告诉你,你的心脏不行了,衰竭了,而且还告诉你心衰治不好,也没法治,你会是什么感觉?

毕竟,「心力衰竭」这个词,在心理上就让人很难接受。

而实际情况是,有关心衰「杀伤力」的真相,比直观心理感受更惊人。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心衰患病率约为 2%,年龄高于 65 岁的人群中心衰比例更是高达十分之一。我国心衰患病率为 1.3%,照这么计算的话,全国心衰患者将近 1800 万 [1]。

全球心力衰竭患病率地图

即使依靠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心衰再住院率也高达 24.5%,约 20% 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 1 年内死亡,约 50% 的心衰患者确诊后 5 年内死亡。这个数字与癌症相当,甚至远高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等多种常见癌症的死亡率 [1]。

未被征服的挑战 

破镜重圆,免不了有缝隙,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最忌讳的莫过于修修补补。

心脏就是这样(心肌细胞是终末不分化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就无法再生,因此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一旦心衰,就意味着心脏出现了结构受损或功能障碍,想要再逆转,以当下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太现实,只能想办法修修补补。

过去数十年,随着诊治手段的发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经大幅降低。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心衰的治疗仍然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征服的巨大挑战。高发病率、高住院率和再住院率、高死亡率、患者生活质量差和经济负担重等诸多问题依然严峻。

最后的战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们为心衰治疗总结出了「七字真言」,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思路也很简单,既然心力衰竭了,那就使用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强行刺激心肌收缩,再使用利尿剂改善患者水肿状态,使用血管舒张剂降低心脏负荷,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4]。

这个基于血流动力学的治疗策略,看起来简直完美,也一度成为心衰治疗的「黄金标准」。但是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些药物只实现了良好的短期效应,长期这么治疗下去,反而会增加心衰死亡率,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增加 [5-6]。

想想也是,汽车屁股都已经冒浓烟了,还一个劲加油门,能不爆缸么。

治标不行,那就治本。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们又开始从机制层面寻找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方法,所谓心肌重构,就是指在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下,心肌细胞出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障碍。

尤其是「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衰发病机制中重要作用的发现,使得心衰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也就才有了今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也被称为心衰治疗的「金三角」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ACEI 已经被证实是能够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的第一类药物,也是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最多的药物,是公认的心衰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7]。

创新药的坎坷 

话分两头。1984 年,《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科学家发现心衰患者普遍缺乏一种利钠因子,心房利钠肽(NP,一种肽类激素)[8],而且研究也证实,NP 具有扩张血管、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利钠利尿、降低醛固酮和肾素水平、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等多种有益作用 [9]。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脑啡肽酶(NEP)能够降解 NP,并提出可以使用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提高 NP 浓度,从而产生良好的心衰治疗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或许能找到不同于 RAAS 机制的心衰治疗新策略。

但是线索走到这里,遇到 BUG 了。因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使用,会导致肾上腺髓质素(ADM)、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Ⅰ浓度的升高,NP 系统和 RAAS 系统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

辩证地看,这也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新思路,那就是寻找能够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和脑啡肽酶(NP 系统)的双重抑制剂(ARNI)。

 

双重抑制剂调节心衰过程中的 RAAS 和 NP 系统

转眼进入了 21 世纪,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既能抑制脑啡肽酶,又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药物,然而直到 2014 年,曙光才真正降临。

这一年,全球首个 ARNI 药物临床试验,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心衰领域临床研究,因为试验结果太理想而被提前终止。来自 47 个国家 1043 个研究中心的 10521 名患者,吃到了螃蟹。

同年 NEJM 发表的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 ACEI 相比,新药能显著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 20%,心衰住院风险降低 21%,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16%,并同时大幅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10]。

2015 年 7 月,FDA 优先审查并加速批准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即诺欣妥(沙库巴曲 / 缬沙坦)[11]。同年 11 月,诺欣妥再获欧洲委员会批准上市 [12],

两年后,也就是今年 7 月,诺欣妥正式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 [13]。CFDA 这次的速度,确实让业界沸腾了一把。这一方面证明了诺欣妥这个药,确实是个好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众多的心衰患者是真的等不及了。

科幻级医疗黑科技 

新药的诞生,的确为广大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这就够了吗?

不管你我知不知道、珍不珍惜,从胎儿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心脏就在不停地跳动,数十年如一日。面对人类日益严峻的心衰形势,你我可能继续抽烟喝酒熬夜无所谓,但科学家们则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人类「日益衰竭」的心脏。

今年年初,著名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一项心衰治疗黑科技,来自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心外科医生团队,给心脏发明了一个「围脖」,这个围脖能够让处于「风烛残年」的心脏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 [14]。

话不多少,厉不厉害神不神奇,直接看动图就知道了。(对比传统的心室辅助装装置,这个简直燃爆了)

除了脑洞大开的心脏围脖,最近科学家们还发明了一款神奇的心脏「创可贴」。这款由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张建一博士团队和明尼苏达大学 Brenda Ogle 博士团队共同研发「心脏创可贴」,其实是一个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可以修复心脏损伤的 3D 打印「心脏补丁」。

与以前类似的研究不同,这个特殊「补丁」是以天然心脏组织的结构为模板,经过先进的 3D 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实现了 1μm 级的分辨率),物理结构与原生结构相似度非常高,因此能够完美地模拟原生结构。另外再加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人员可以按照要求分化出所需的 3 种类型的细胞,这种巧妙的结合也让他们的实验获得了成功。据报道这个人造心脏补丁已经初步能够与天然心脏完美地融为一体 [15]。

 

研究人员在展示心脏补丁

听起来十分有趣,原理也特别简单,但无论是心脏围脖,还是心脏创可贴,都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庞大的工程,代表的是人类目前最前沿的医疗科技水平。

当然,这些想法和技术,还都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更谈不上实现心衰的彻底逆转。有句话不是说,我们这一代有可能是第一批实现长生不老的人类,但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批没有赶上长生不老的人类。。。(扎心啊)

别给你的心脏修修补补的机会

不管曾经你怎么糟蹋过你的身体,你的心脏都从未放弃过你,否则,你也读不到这篇文章。看在它对你如此不离不弃的份儿上,以及它这么的无与伦比和不可替代,还是不要给你的心脏留下被修修补补的机会。

以前不知道还有「全国心力衰竭日」这么一个日子,以及不知道心衰是什么也就算了,既然现在知道了,是不是总得做点什么吧啊哈哈。

戒酒戒烟、少食多餐、注意休息和运动,光这几样就够我们立 Flag 的了。

而且在心衰日这一天,很多人就在苦口婆心地在科普、宣传和呼吁,只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心衰,关爱心脏。大家稍微上点心都能被「呼吁」到,奇点糕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了,如果不幸心衰了或者自己觉得心脏不舒服了,也不要怕,关键是要早诊早治!

来看看你的心脏还年轻吗?

大家也许会认为,心力衰竭这种病,只会在生命末期才会出现,我还年轻,心脏好着呢。其实,这是对心衰认知的一大误区,虽然心衰较常发生于老年人,但年轻人与中年人都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

在瑞士一项针对 1987 年 -2006 年期间确诊的 44 万心衰患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在二十年里,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中 18-34 岁和 35-44 岁的心衰患者发病率分别上升了 50%和 43%[16]。

很多人(包括一些医生和患者)由于不了解心衰的症状,而将心衰常见症状归结为年龄大带来的老年病或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而且据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将心衰症状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 [17],四分之一的人在出现心衰的症状至少一周后才就医或根本不就医,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说出 3 个心衰常见症状 [18]。

那么问题来了,下面这些常见的心衰症状,你有几个?

气喘、乏力 

爬个楼梯都气喘,出门遛狗每次都是狗遛着你跑,事实上很多心衰患者在活动几分钟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症状,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导致流通到肌肉和组织的血液减少所致;

难以入睡、不能平躺 

当心衰患者平躺时,体液在身体里逐渐转移并聚积于肺部,造成肺部郁血,使得呼吸困难,必须起床折腾一番、坐起来或使用多个枕头才能入睡,而且约 50%的心衰患者会经历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患者常常从深度睡眠中惊醒;

腿、脚水肿 

心衰容易导致腿、脚水肿,感觉衣物或鞋子穿起来比较紧,这是由于心衰和肾功能减退导致的体液积聚引起的;

食欲不振 

心衰患者长期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部疼痛等胃肠道症状;

体重突然增加 

心衰恶化可能使体重突然增加;

心跳加快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时,心跳会变快;

排尿减少 

当心力衰竭时,到达肾脏的血液量会减少,造成您排尿的频率较少;

其它 

此外,心衰患者还会出现焦虑、颈静脉怒张、心律失常、脉弱、皮肤冰冷、皮肤苍白等常见症状。

参考资料:

[1] Ponikowski P, Anker S D, AlHabib K F, et al. Heart failure: preventing disease and death worldwide[J]. ESC Heart Failure, 2014, 1(1): 4-25.

[2]www.nice.org.uk/pdf/CG5NICEguideline.pdf

[3]Smith A, Aylward P, Campbell T, et al. Therapeutic Guidelines: Cardiovascular, 4th edition. North Melbourne: Therapeutic Guidelines; 2003 年. ISSN 1327-9513

[4]Exner D V, Dries D L, Domanski M J, et al. Lesser response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therapy in black as compared with white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1, 344(18): 1351-1357.

[5]Packer M. Effect of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89, 63(2): A41-A45.

[6]Packer M, Carver J R, Rodeheffer R J, et al. Effect of oral milrinone on mortality in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325(21): 1468-1475.

[7]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

[8]Chimoskey J E, Spielman W S, Brandt M A, et al. Cardiac atria of BIO 14.6 hamsters are deficient in natriuretic factor[J]. Science, 1984, 223: 820-823.

[9]Burnett J C, Granger J P, Opgenorth T J. Effects of synthetic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on renal function and renin rel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nal Physiology, 1984, 247(5): F863-F866.

[10]McMurray J J V, Packer M, Desai A S, et al. Angiotensin–neprilysin inhibition versus enalapril in heart failur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11): 993-1004.

[11]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53845.htm

[12]https://mp.weixin.qq.com/s/kgOo6oKX9jaAgAxj0hzZsw

[13]https://www.novartis.com.cn/news/nuo-hua-xin-shuai-zhi-liao-chuang-xin-yao-huo-pi-shang-shi-yu-ou-mei-shang-shi-jin-ge-liang

[14] Roche ET, Horvath MA, Wamala I, Alazmani A, Song S-E, et al. 2017. Soft robotic sleeve supports heart func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9

[15]Gao L, Kupfer M, Jung J, et al. Myocardial Tissue Engineering With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a Native-Like, High-Resolution, 3-Dimensionally Printed Scaffold[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17: CIRCRESAHA. 116.310277.

[16]http://eurheartj.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hj/early/2013/12/05/eurheartj.eht278.full.pdf

[17] Remme WJ, et al. Public awareness of heart failure in Europe: first results from SHAP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5;26:2413-2421.

[18] Survey of 11,000 members of the public aged 50+ years old in Europe, funded by Novartis. RTNS UK Limited, March 2014.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