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发表于Genome Bi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
由于日益增多的耐药性问题,英国政府于1959年引进了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甲氧西林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同年,相关检验实验室便在超过5000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上发现了甲氧西林耐药的发生。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来自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和英国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与来自丹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对1960年至1989年从英国和丹麦收集的209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与分析,重建了先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起源的系统性分析。结果证明,MRSA的遗传基础与葡萄球菌染色体(SCC)mec元件的基因移动载体相关联。
1960年10月,科学家发现了两种甲氧西林耐药性病原菌。在两年内,这种疾病便在丹麦等欧洲地区发现了侵袭性感染。
此后,MRSA已成为国际抗生素耐药的主流。流行病学证据一直表明,SCCmec元件携带的甲氧西林抗性编码基因mecA转移至多种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时,这些病源便会在此期间出现抗药性。
基于1960年至1989年间在欧洲测试的第一个MRSA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重建了MRSA的进化史。他们应用贝叶斯系统发育重建估计了早期MRSA谱系出现的时间点以及获得SCCmec基因的时间点。
文章的作者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与人类密切接触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病原长久以来的耐药性问题对于人类的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和基因元件的甲氧西林耐药背景早在甲氧西林作为抗生素引入临床实践之前便长期存在,同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青霉素大量使用也可能引起mRSA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异。
这一发现推翻了先前认为甲氧西林的广泛使用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性驱动力的假设。
相反,在甲氧西林引入临床实践的前几年,如青霉素等广泛使用第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便导致了MRSA的发展。
关于召开第七届六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