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两位院士、20位A股药企掌门、50位投资大佬认为三年后行业趋势会这样!
发布时间: 2017-04-11     来源: E药经理人

50个掌握6000亿元的投资大佬,20余位位A股上市公司的掌舵者,还有院士、科学家,他们这些各领域的顶尖人物在一起,他们说的不是现在,而是3年后、5年后、10年后的医药工业、医疗健康投资、医疗产业发展。医药、医疗将会如何巨变?三五年后,这个行业将会是什么样子? 

4月8日,由“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以下简称“H50”)主办、E药经理人支持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年会”在京召开。总共有600余位医疗投资界大佬、企业家、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大会。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组织是由来自君联资本、中信证券、复星医药等34家业内知名投资公司的掌舵人联合发起建立的,这帮投资界的大佬当前掌控着至少6000亿元的投资基金。央视主持人冯殊介绍说,这些钱可以在北京三环买到6万套豪宅,是东欧国家克罗地亚、立陶宛、塞尔维亚三个国家的GDP总和的2倍,超过了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和部分南美国家的年GDP。
 
除了这些投资界的大佬之外,还有包括上药董事长左敏、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昆药集团董事长汪思洋、鱼跃医疗董事长吴光明、乐普医疗蒲忠杰等20余位A股医药上市公司掌门人到场,并就实业与资本方面的问题与投资人进行讨论。此外还有一批知名科学家到场,包括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等到场向投资者、企业家就中国医药、器械、医疗等的创新及发展趋势做了报告与交流。
 
在会上,这些站在投资、医疗、医药三大领域的顶尖人物在一起对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投资、医疗等发展趋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投资趋势
 
对于2016年的产业投资,方源资本董事总经理、H50理事、首任轮值主席吕明方说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冷热不均、机会重现。”
 
医疗服务和零售连锁药房,作为两大主力终端,日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人普遍感觉估值提升过快,出现了一定的泡沫迹象。整体而言,从产业的角度去看投资,由于投资新进入者大幅度的增加,医疗健康产业的本身投资竞争也出现了日益激烈的现象。当一个好的、有优势的标的发生的时候,相当多的投资界的投资者就进入,这个直接推高了估值,在推高估值过程当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泡沫。所以,行业整体的冷和热,行业估值的高与低,成为过去一年当中整个产业投资当中的一个必须面对的一种关系。
 
而2017年,吕明方认为,对于医药产业本身来说是一个多变而不确定的一年。第一、中国在全球的角色和地位的变化,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对整个产业会带来重大影响;第二、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第三、市场监管的不确定性影响;第四、行业自身、产业自身竞争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
 
虽然上述因素正在影响着产业的走向,但是2017年又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期待的一年,是一个行业加快整合和资本市场更加互动的一年,也是考验投资者眼光与能力的一年。
 
对此,吕明方认为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注意。第一个是整合。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整合新阶段,药品、医疗器械制造、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目前而依然是一个不大、不强,低效竞争的格局,在未来3~5年内,这个基本格局将会加快变化,而这个变局将会通过整合来解决。
 
第二个关键词是技术。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如果过去以规模作为竞争力指标,那么未来3~5年将会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判断医疗健康这个产业竞争力将从数量规模转向技术能力。目前,依赖技术进步的中小型的生物医药技术公司快速崛起。未来有三个技术是会成为改变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一个是数据技术,第二个是机器智能,第三个是新兴生物技术。
 
第三个关键词是资本。如果说,整合解决数量问题,技术解决质量问题,那么资本是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目前中国有230家医药上市公司,正在IPO排队的超过60家,就数量而言只占到上市公司的3%左右,从市值角度来说,规模非常低,如果未来5~1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上市公司达到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的10%~15%,这个产业将会出现世界级企业。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赖于整合和技术创新,而推动整合与创新的力量是资本,现在这样的时机正在来临,因为这两年专注于医疗投资领域的各类投资机构数量正在以几何倍数增加,而综合类的VC、PE投资机构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医疗健康产业。
 
医疗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在会上说,“中国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医学强国,没有这个做支撑是不可能的。”
 
今天,当谈起卫生与健康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医学科学研究;第二是疾病的预警和监控,要有手段和支撑平台;第三,临床治疗;第四,健康管理和服务。
 
詹启敏在会上表示,能否提高我们国家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对公众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所以科技创新一定是引领,谁拥有了这个高精尖引领的前沿的科技技术,就一定会引领健康事业的发展。
 
如何引领?第一个,基础研究的突破,没有基础研究的突破就不可能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第二个,临床路径的规范标准指南,中国要变成医学强国,一定要有在这里面要有所作为,在国际上要有贡献;第三个,医疗装备和健康器械,这里面也是中国的一个重点;第四个,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起来了,说明产品能够惠及民生,解决我们地健康需求。
 
突破点在什么地方?第一点就是基因组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在十三五甚至更长的时间应用。因为这是了解我们人类本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当然在这里我又要强调一句,基因组学不等于精准医学,基因测序不等于精准医学,基因组学只是精准医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其中之一),有些人认为测序就是精准医学,这个概念是有很大的偏差的,但是基因组学很重要。

第二是蛋白质组学未来技术的发展,未来对健康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第三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我们将在不远的将来,会看到大规模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可能会应用到临床上,针对一些组织器官修复替代还有一些疾病。
 
第四个就是疫苗和抗体,这是生物技术里面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在过去前几年(至少前三年),全世界销售的前十位药物里面,七个就是生物技术药物,六个都是抗体。
 
第五个方面就是生物治疗和个性化诊疗技术。生物治疗里面包括了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个体化的诊疗的技术,包括分子分型,就在今天临床分型、病理学分型、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还会有分子分型、分子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
 
第六个就是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创新。药物是从国家的这个十一五开始,就是2006年就启动了新药的创制的专项,但是医疗器械我们是从十三五开始在重点推医疗装备,尤其是数字化的医疗装备。数字化的医疗装备现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包括他要数字化、遥测化、微创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小型化,就是医疗装备。
 

第七个方面就是大数据和智能健康医学,这一块儿的话已经变成了一个全局性的国家战略性。就是去年国务院47号文专门就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已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工业趋势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0.6%,在全国工业增速中排行第二,仅次于汽车制造业,高于全国增加的增速4.6个百分点,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016年是2.9万亿,较2015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在会上说,2016年本来预期并不好,但是没想到增速能够比2015年好一些,其原因可能是促进因素发挥了更为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新生儿政策、国家卫生医疗投入增加等综合作用。
 
当下创新药研发之所以活跃,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创新融资活跃,很多创新型企业都得到资本的支持,这将是行业增长的中药基础。
 
除了研发增强之外,国家化也正在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力。过去一年国际化注册以及招标环节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国外注册仿制药、新药的队伍当中,这个步伐正在加快。另外新药国际临床研究增多、通过欧美GMP现场检查的企业越来越多,使得国际投资大幅跃升,去年本土药企在国外投资金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
 
在今后的几年,医药行业的机遇主要会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市场需求整体是稳定增长的,从国内来看,人口增长、老龄化,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健康中国建设等等,整个都会拉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第二、技术进步在促生新的增长点,很多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地出现,另外的医疗器械也在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产业升级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第三、产业政策,支持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把生物医药和高能医药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第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继续把支持振兴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药品监管改革和加强,促进产业升级,大量的改革措施的出台,促进了产品准入门槛提到,新产品注册加快,产品质量升级,以及后续更多的基于质量再评价,会导致很多企业产品被淘汰。
 
如果着眼于今后5-10年,行业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一,专利到期原因,药会缩小,因为一致性评价,医保支付标准,这些相关的政策影响;变化二,国产仿制药的政策份额会增加;变化三,跨国公司会更加的聚焦新药;变化四,城市医院相对份额会缩小,县级和基层份额会增加,尤其是一些慢病药品,药品和一些新渠道的份额会增加。
 
药占比政策下,医院药品相对份额会缩小,器械诊断份额会提高,自主审查会有所减少,生产外包会增加。另外新药销售,越来越多依赖于商业保险,这是看到今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
 
当然机遇之下也会有挑战:第一是需求的约束条件在强化,包括总额控费、公立医院控费、降低医药占比等等,以及医保支付标准政策的建立,都会对的需求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二是盈利能力下降,首先是降价,一方面招标讲价,另外一方面各个环节的各种形式的降价措施,二次溢价、限价等;第三是企业成本上升,整个十二五期间,全行业2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带来药品价格的提升,反而带来了制造费用的提高,这些需要在今后几年慢慢的摊销和消化。另外的财务费用增加,还有新的监管政策里面,企业研发成本大幅度的提高,仿制药异质性评价是新增的一块儿研发成本。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