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球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寡头垄断、规模效应和强者恒强
发布时间: 2016-07-06     来源: 招商证券

 一、全球血制品市场稳健增长。血制品行业区别一般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原材料稀缺,及绝大部分产品不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造等。根据MRB数据,2015年全球血浆来源血制品市场规模180-190亿美元,加上重组凝血因子约7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全球血制品(含重组)市场约250亿美元,近几年保持5%-6%的稳定增长。增长率与血浆供应有密切关系,预计2016年血浆供应将引来明显提升。

二、美国是全球主要血浆采集地和最大消费国。2014年美国浆站数量达到478个,预计15年突破500家。三大血制品巨头中,Grifols的159个浆站全部在美国,CSL的128个浆站中有120个在美国,Baxalta的87个浆站中80个在美国。2014年,美国采浆量约3.2万吨,欧洲采浆量仅约2400吨,中国采浆量约5000吨。美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血制品消费国,其血制品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0%。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血制品自给自足的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允许血浆和血制品进口来保障供应,欧美15%的人口消费了超过65%的血制品。

三、寡头竞争,市场集中度高。全球血制品行业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前三企业合计占比61%,前七企业合计占比79%,市场集中度高。全球血制品市场(不含重组)消费结构中,免疫球蛋白在血制品市场占比51%,白蛋白和血源凝血因子分别占15%和18%的份额。在免疫球蛋白市场上,CSL、Baxalta和Grifols平分秋色;CSL在白蛋白市场上处于领先位置;Grifols在血源凝血因子、A1PI和特免细分市场上占比居首位。目前血制品产品的开发比较成熟,更多的是新适应症的开发和产品性能的提升。

四、并购贯穿血制品行业发展。对于原材料生产的上游和药物制造的中游高度整合的血制品行业来说,规模意味着低成本和竞争力。血制品三巨头CSL、Baxalta和Grifols的发展都依赖于并购带来的规模扩张,通过整合扩张Grifols15年采浆量超过8000吨。

五、国内市场规模、集中度和产品消费结构均有较大提升空间。2015年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为175亿元左右,仅占全球血制品市场(含重组凝血因子)的约11%。从浆量来看,国内的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我们测算2015年国内采浆量~5800吨,投浆量约5200+吨同比增约10%,整体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从消费结构看,国外消费占比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产品,在国内占比较低,分别为34%、3%,产品结构有待改善。

正文

一、全球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寡头垄断

1、血制品来源特殊、稀缺且不可替代

原材料来源特殊,需求量大。2010版药典定义,血液制品(BloodProducts)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用于治疗和被动免疫预防。狭义的血液制品不包括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与其他生物制品例如疫苗、单抗等不同,血制品原材料来源于人类的血浆,是一个特殊的品类。由于大部分血制品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有限,所以提取获得血制品药物所需的血浆量也比较大,比如提取治疗一个先天免疫缺陷病人一年的静丙需要130次献浆(500-600mL一次)。

大部分临床必需的血制品药物仍不能通过重组方法制造。血制品中的主要产品,包括白蛋白、静丙和α-1蛋白酶抑制剂等,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直到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重组产品都还没有上市,经由血浆提取的血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市场规模(不含重组)近200亿美元

根据MRB数据,2015年全球血制品(不包括重组)市场规模180-190亿美元,加上重组凝血因子约7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全球血制品(含重组)市场约250亿美元。

原材料供给波动造成市场周期性增长。1990年以来血制品市场的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2-2004年、2005-2011年和2012-2015年。20世纪末新浆站的大量建设造成年血制品产能出现过剩,血制品价格下滑。1992-2004年全球血制品市场CAGR为5%左右,增长缓慢。2003年Baxter宣布关闭26家采浆中心,并关停了位于密歇根的一个具有700吨血浆处理能力的工厂,投浆量将从4600吨降到4000吨。2004年,CSL公司关闭了35家采浆中心,减少采浆量约1000吨,CSL公司的产能从4200吨降到3100吨。2005年开始,由于原材料的减少,血制品价格逐渐提升,产能逐渐回到和需求对应的平衡状态,2005年-2011年全球血制品市场快速增长,CAGR达15%左右。近年血制品对需求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比如静丙在神经性疾病和A1PI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但受原材料供应的限制,2012-2015年全球血制品只是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CAGR6%左右。



3、美国是全球最大血制品生产国

美国是全球主要血浆采集地和最大消费国。2013年美国采浆量近3万吨,欧洲采浆量仅2259吨,不到美国采浆量的10%。三大血制品巨头中,Grifols的159个浆站全部在美国,CSL的128个浆站中有120个在美国,Baxalta的87个浆站中80个在美国。美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血制品消费国,其血制品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0%。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血制品自给自足的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允许血浆和血制品进口来保障供应,欧美15%的人口消费了超过65%的血制品。



血制品市场规模增长与采浆量增速相匹配。除了2010年,2005-2011年美国采浆量增速在20%左右,伴随的是血制品市场规模年均15%的高增长;2012-2014年美国采浆量回落到11%左右,期间全球血制品市场增速下降到6%左右。



欧洲的采浆量2014年预计为2400吨,同比有6%增速。预计2014年,全球采浆量约4.2~4.5万吨,其中中国采浆量约5000吨。



2014年美国浆站激增,或在2016年迎来采浆量的新一轮增长。根据Grifols数据,2014年美国浆站数目增加了12%,从2013年的427个增加到了2014年的478个。浆站运营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稳定状态,一般在1-2年内可以达到稳定采浆量和目标成本。因此,预计全球采浆量将会在2016年迎来新增长。



4、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占比高

免疫球蛋白占比超50%。在全球血制品(不含重组凝血因子)消费结构中免疫球蛋白类(静丙+肌丙+特种免疫球蛋白)市场占比51%,位居第一。凝血因子类和白蛋白类分别以18%和15%分列二三名。



若要包含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血制品消费格局中第一位则为凝血因子类,占比约42%。凝血因子类与球蛋白类占比约78%。



免球蛋白成为近年来拉动血制品增长主要动力。根据PPTA数据,美国2014年免球蛋白用量64吨左右,2010-2014年使用量CAGR为11.33%,即使在不涨价的情况下,其增速也远超血制品整体6%左右的增长,成为拉动血制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神经性自身免疫疾病是主要的适应症,市场开发潜力巨大。静丙是由超过100种不同的IgG抗体组成的混合物,适应症广泛。目前美国市场上静丙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神经性自身免疫疾病类别,占比45%左右,包括慢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CIPD)、季伦巴利综合征(GBS)、多发性硬化(MS)等。静丙美国市场第二大类适应症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由白血病、移植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占比在30%左右。



以慢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CIPD)为例,北美、德国和英国合计病人数目为11万人左右,只有一半的病人确诊,最终使用静丙进行治疗的病人比例只有33%左右。该细分市场的静丙具有2倍左右的提升空间。



α-1蛋白酶抑制剂(A1PI)是快速增长的一个非免疫球蛋白类品种。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肺气肿,目前仅有4家生产。2010年销售额4亿元左右,2011-2014年全球A1PI销售额增速为7.4%,高于血制品整体增速。根据PPTA提供的数据,美国约有10万名相关患者,但仅有5%得到诊断治疗,欧洲4000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约0.5%~1%为A1PI缺陷患者,其中仅有约5500人接受治疗,潜在市场巨大。

5、寡头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高

市场集中度高,前七份额合计超75%。以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190亿(不含重组产品)计算,CSL、Baxalta和Grifols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合计营收116.47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61.30%。三巨头2015年血制品的营收都在30亿美元以上,和第四名Octapharma的17亿美元有着明显的距离。Biotest、Kedrion和LFB2015年血制品营收在4-7亿美元之间。7大厂商2015年血制品营收合计149.0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78.84%。



并购带来高成长。2010年以来的血制品年营收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中,CSL、Baxalta和Octapharma的增速都和行业的6%相差不大,但Grifols的增速却达到了30%以上,表现抢眼。Grifols的高增长的得益于2011年其对美国TalecrisBiotherapeutics的并购和2014年对Norvatis输液诊断资产的收购,特别是前一笔作价34亿美元的并购使Grifols顺利跻身血制品前三行列。在静丙和A1PI等领域,经过并购后的Grifols都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



6、细分市场各有千秋

丙球蛋白市场三巨头占比平分秋色。Grifols、CSL和Baxalta在全球静丙市场占比分别为24%、20%和21%,合计占比65%超过全球血制品市场前三合计份额的58.51%,表明该细分市场前三集中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CSL在肌丙市场占比较大,使得其在静丙+肌丙市场上占比为24%,超过Grifols的22%位列第一。CSL新开发的患者可以自行在家注射的肌丙将来可能继续扩大其在肌丙市场的占有率。



CSL和Grifols分别领跑白蛋白和血源凝血因子VIII市场。白蛋白市场第一二三名差距之间明显,达5%左右,CSL以23%处于领先,Grifols和Baxalta分别以17%和12%位列二三名。中国白蛋白市场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全球白蛋白市场之一,但前三格局和全球市场略有不同。根据2013-2015年的白蛋白批签发总量计算,在进口白蛋白中,CSL仍然以36%位列第一,但Baxalta以32%的占比超过Grifols的20%位居第二。

Grifols在血源凝血因子VIII市场占比第一的原因为CSL和Baxalta都拥有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重组VIII因子和血源VIII因子相比,拥有更高的技术溢价和不消耗血浆的优势,在相同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销售重组产品。



2015年全球主要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的销售额为75亿美元,2015年Baxalta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销售额约为23.45亿美元,以31%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NovoNordisk公司销售额为16.19亿美元,以21%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二位。

Grifols生产的A1PI和特种免疫球蛋白分别在全球市场和美国市场占主导地位。Grifols的A1PI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德国,全球市场占比64%。目前正在欧洲其他地区进行拓展。为了配合其A1PI的销售,Grifols还专门研发出了检测A1PI含量的试剂盒,预计其在该细分市场主导地位将会继续保持。在美国特种免疫球蛋白市场Grifols占比44%,也处于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Kedrion在该市场占比达19%,是该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7、行业发展的趋势

新产品。目前来讲血制品新蛋白开发已经趋于饱和,对于全球7大厂商来说主要是补齐别的厂商有的但是自己尚未上市的部分产品,比如Grifols将会在2016年上市自己的纤维蛋白封闭剂。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出现新产品的领域是特种免球蛋白,针对新的流行病快速研发出对应的特免蛋白并占领市场将会是一条可取之道,例如Grifols正在开发登革热和埃博拉病毒的特种免疫球蛋白。

新适应症。适应症最多的静丙是新适应症申请的集中领域,比如Baxalta治疗CIPD的静丙产品正进行III期临床。此外,Grifols对于白蛋白新适应症的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在传统的肝病领域,比如肝硬化和肝衰竭外,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Grifols正在进行白蛋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试验。


新工艺、新性能。使现有产品在存放、使用上拥有更优良的性能是新工艺和新性能的核心。比如CSL开发的通过脯氨酸保存的10%静丙,能在室温下存放36个月;一般的静丙产品只能在4-8°C存放36个月。此外,CSL开发的患者能够在家自行注射的20%的肌丙已经被证明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体内Ig水平的稳定性。

重组产品开发。目前重组产品开发仍主要集中在凝血因子领域,因为重组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产能不受限,开发的长效产品对于患者来说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和便利性。血源的VIII因子药物一般是一周3次用药,而Biogen和Baxalta推出的长效重组VIII因子能够满足一周2次用药的要求。目前各大重组凝血因子厂商的管线里都有长效凝血因子产品,值得一提的是Baxalta的唾液酸修饰的重组VIII因子能够达到一周1次的用药频率。现在凝血因子市场上70%的产品是重组产品,将来重组产品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8、并购带来突破,未来发展方向出现分化

行业特点决定大规模企业和高市场集中度。对于原材料生产的上游和药物制造的中游高度整合的血制品行业来说,规模意味着低成本和竞争力。这一点从全球血制品三巨头的发展历史中就可以看出,并购是其扩大规模的最常用手段。先不论Baxalta(血制品占比相对较低),从CSLBehring和Grifols的重大并购带来的效应可以看出并购对于血制品企业扩张的重要性。



竞争格局稳定,产品开发成熟,进入后血制品时代。在2011年Grifols完成对Talecris的并购并成功整合、跻身血制品全球三大生产商后,全球血制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上稳定了下来,形成了三个巨头加上四个区域性龙头的局面。同时,血制品主要产品的开发也已经趋于成熟,更多的是适应症的拓展和产品性能的提升。在此大环境下,血制品三巨头也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非血制品开发的道路。



专注血制品的Grifols发展与血浆采集相协同的血液相关器械业务。2014年Grifols以12.15亿欧元收购Norvatis的输血类诊断资产,开始加码血液采集、检测、使用相关业务。新业务中血液收集器械的制造、核酸血筛试剂和血液包装单位识别的软硬件等都和血制品中血浆采集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具有重组产品的CSLBehring和Baxalta积极进入单抗领域。2014-2020年间将会有700亿美元的单抗药物专利过期,CSLBehring和Baxalta都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上。两个血制品巨头都有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的长期研究和使用将会让其在单抗的研发上占据先发优势。

二、血制品三巨头发展历程

1、Grifols:专注血制品行业,发展协同的器械产品

1.1、并购实现飞跃

早期的血制品生产厂家,2000年后迅速全球扩张。Grifols前身是1940年由一位名叫GrifolsRoig的医生成立的Grifols实验室。1951年血浆分离术发明后,1958年Grifols在西班牙的投浆站开始运行。1988年Grifols建立葡萄牙分公司,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1995年Grifols的西班牙工厂和白蛋白获得FDA认证和批文。2002年Grifols收购了美国43家浆站,开始了垂直整合。2003年Grifols收购了AlphaTherapeutics,拥有了在美国的第一个生产车间。2006年其IVIG获得FDA批文,公司股票在西班牙交易所上市。2011年Grifols收购Talecris,并在Nasdaq上市。2014年Grifols收购了Norvatis的输血类器械资产。



并购Talecris带来质的飞跃。Grifols以34亿美元对TalecrisBiotherapeutics的并购是其全球扩张的标志性事件。整合了同样为血制品企业的Talecris后,Grifols在浆站数量,采浆量,投浆量和血制品的销售额上都有跨越式的提升。



跻身全球血制品企业前三。2011年以来的并购和收购使Grifols的营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0-2015年CAGR为31.42%,2015年血制品营收突破30亿欧元。2015年Grifols血制品营收33亿美元,距离第一二名CSL和Baxalta只有4亿美元的差距,领先第四名Octapharma17亿美元,稳坐全球血制品市场第三把交椅。在细分市场上,2011年后的Grifols在静丙、血源凝血VIII因子和A1PI市场占比居首位。


1.2、专注血制品

没有进军重组产品的计划。全球血制品前三企业中,CSL和Baxalta都拥有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其中Baxalta重组产品占比达到了总营收的40%,超过20亿美元。但Grifols长期以来都没有进军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的计划,而是更加重视当前血制品规模的扩张、产业链的延伸和血制品适应症的增加。

大力投资血制品原材料环节。Grifols2015年拥有浆站159个,超过了血制品营收第一的CSL的128个。Grifols计划通过新浆站的建设,到2020年浆站总数达到215个。2015年Grifols采浆量为8200吨。随着新的位于Clayton的投浆车间的建成,Grifols产能达到了12500吨,居行业领先地位。



专注血制品的研发和推广。没有开发重组产品的Grifols更加专注于新的血制品产品的开发、已经存在的血制品的推广、新的适应症的开发等,其中包括新的特种免疫球蛋白的研发、多区域血浆混合后生产的静丙、A1PT含量检测试剂盒和白蛋白新适应症等。



1.3、积极发展协同的诊断器械业务

诊断器械业务占比上升。Grifols的诊断器械业务经过2014年对Norvatis的输血类诊断资产的收购后,从2010年1亿欧元左右的销售额增长到了2015年7亿欧元左右的销售额。该业务的占比从2010年的11%上升到了2015年的18%,在Grifols的收入中有着不可忽略的贡献。


诊断业务主要集中在血液采集和输注产业链。Grifols诊断器械业务主要集中在血液的采集、检测、血型的确定和输注时的可溯性上,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加上医院器械业务生产的包装袋和输液器械等,Grifols在血液和血浆的采集和使用上实现了全面覆盖。


核酸血筛(NAT)业务和血浆采集业务高度协同。在Grifols诊断业务中,核酸血筛业务占比过半,达到54%。Grifols的核酸血筛业务是和Hologic合作进行的,其中Grifols贡献专利、商业化和美国以外的注册等,Hologic提供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专利和美国的注册。核酸血筛的收入Grifols和Hologic各取50%。在欧美地区血浆采集的费用中有10-20%的成本是检测费用,检测方法有核酸血筛和免疫血筛。核酸血筛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等优势,超过60%的地区对血液或血浆的检测都是使用的NAT。Grifols自身开发销售的核酸血筛仪器、试剂和软件能进一步降低自身血浆采集的成本,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



2、Baxalta:凝血因子市场领跑者

2.1、凝血因子占比高

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研发领跑者,市场占比第一。自1992年全球第一个重组凝血因子产品VIII因子的上市以来,Baxalta给全世界的血友病患者带来了一系列减轻病患痛苦的产品。重组产品由于没有天然纯化的凝血因子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等危险,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现在,Baxlta成为首个研制一周用药一次的超长效重组VIII因子的企业。拥有大量优秀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的Baxalta在该市场上长期占据市场份额头把交椅。2015年,其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销售额23.34亿美元,市场占比31.23%。



由于发达的重组凝血因子业务,Baxalta的血制品业务占比是三大血制品巨头中最低的,为60%左右。Baxalta由于今近年来没有进行血制品方面的并购,及较大的体量(37亿),其血制品营收增速为6%左右,和行业增速匹配。近年来凝血因子市场增速下滑,造成2015年Baxalta整体营收增速在2%左右。



2.2、业务结构几经调整,瞄准肿瘤药物和单抗药物

前身拥有血制品(包含重组),静脉输液器械和透析器械三大业务。Baxalta的前身Baxter是1931年做静脉输液器械起家,20世纪60年代逐渐拓展至透析器械业务成型的。1980-1990年,Baxter大肆收购了一系列血制品生产厂家和浆站,其中包括了疫苗业务。1992年推出全球第一款重组凝血VIII因子产品,血制品(包含重组),输液器械和透析器械三大业务成型。



业务结构几经调整。从Baxter到现在的Baxalta,Baxter的业务经历了数次大的调整。1992年,Caremark从Baxter剥离,日后与CVS合并成立了当前美国药品零售商两巨头之一的CVSCaremark。Baxter作为2009年全球第一家研制出H1N1(猪流感)疫苗的公司,却在2014年剥离了自己的疫苗业务,转让给了辉瑞。2015年7月,Baxter血制品(包括重组凝血因子)业务正式独立成立新公司Baxalta。2016年1月,罕见病治疗药物公司Shire开始了对Baxalta的并购,涉及金额340亿美元。若并购成功完成,Baxalta将在Shire的董事会占有3个席位。



瞄准肿瘤药物和单抗药物,大部分产品都处于管线中后期。Baxalta的管线中可以大概分为四类产品,分别是重组凝血因子类、血制品类、单抗类和抗肿瘤类。以血制品和重组凝血因子起家的Baxalta近年来大力发展抗肿瘤药物和单抗药物,可以看到该两类产品所处的管线位置都比较靠中后(III期临床居多),在5年内应该会有不少产品上市。此外,其抗肿瘤药物和单抗药物在研药物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多数是与别的公司合作开发,这与Baxalta的研发优势为重组凝血因子有关。除了下述管线外,Baxalta还和Symphogen进行合作,将针对6个肿瘤免疫检查点进行药物的开发,预计2017年将会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3、CSL:血制品市场老大

3.1、保持疫苗+血制品业务

CSLBehring来自4家公司前身机构的合并,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Behringwerke公司成立,创始人是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埃米尔?冯?贝林博士(EmilvonBehring),公司当时生产和提供抗坏疽血清和霍乱疫苗。1946年Behringwerke成为欧洲第一个开始以工业规模从人血浆中分馏血浆蛋白的公司。1916年,母公司即CSLLimited(thenCommonwealthSerumLaboratories)成立了,负责为澳大利亚提供疫苗。4个公司前身中除了Behringwerke和CSLLimited外,另外两家都是以血制品为主业的公司。194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Kankakee成立的ArmourPharmaceuticals是美国二战期间人血白蛋白的最大供应商。1949年在瑞士成立的的ZLB(ZentrallaboratoriumBlutspendedienst)是当地红十字会的一个部门,1951年接到瑞士政府的一项委托命令,要求通过瑞士红十字输血服务机构供应血液产品。



2000年左右完成血制品业务的并购和CSLBehring的成立。1981-2000年,4家CSL的前身公司完成了两两合并,其中CSL收购ZLB,Armor和Behringwerke合并成为了AventisBehring。这两家合并后的公司同时在200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浆站收购。2004年CSL收购AventisBehring并与ZLBBioplasma重组后成立了CSLBehring,成为世界第一大血制品生产商。



历史上屡次推出重磅产品。CSLBehring的前身公司在血制品的研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发和制造了一批里程碑式的产品,包括世界上第一种IVIG、经巴氏消毒处理的VIII因子和抗-D免疫球蛋白。此外Behringwerke研究人员还在1955年首次发现了A1PI。



保持疫苗+血制品的结构。1916年成立的CSL母公司一直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疫苗产品,这一业务一直保持至今。现在,CSL自己生产的疫苗有流感,白喉和破伤风及Q热疫苗,代理其他包括默沙东的HPV疫苗Gadasil、麻风腮M-M-RII等疫苗。现在CSL业务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血制品(包括重组)的CSLBehring、疫苗的Seqirus和CSL授权部分,分别占CSL最新半年报收入81%、17%和2%。



收购Norvatis流感疫苗资产。2015年8月CSL完成了对Norvatis流感疫苗资产的收购。完成整合后,CSL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商,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了大型的生产基地。完成收购后,CSL疫苗业务收入迅速增加,从2015上半年年的2.32亿美元上升到了2015年下半年的5.19亿美元。

3.2、血制品营收占比第一,细分市场增速具代表性

血制品收入和种类行业第一,收入增速略高于行业增速。CSLBehring在其约100年的发展中一直走在了血制品行业的前列,目前是唯一一家血制品种类超过20种的厂家,拥有23种不同种类的血制品产品(不包含重组)。其血制品的营收也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2015财年血制品收入45.49亿美元,与第二名Baxalta的37.03亿元拉开了实质上的差距。2010-2015年CSL血制品营收CAGR为8.39%,比行业的6%略高。



细分市场增速趋势具有代表性。CSLBehring血制品营收结构和全球血制品总体结构的除血源凝血因子的占比外,其他种类的占比基本一致。此外,超40亿美元的收入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点等特点决定了CSLBehring的血制品细分市场营收增速可以代表全球细分市场的增速趋势。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静丙和血源凝血因子的增长已经乏力。白蛋白在中国和美国消费的拉动下已经过了顶点,增速开始放缓。A1PI等小规模的血制品药物增速在行业增速以上,未来空间可期。



管线中单抗占一半比例。在CSL管线中,血制品类的新产品只有巨细胞病毒IVIG,其他都是现有产品在新的适应症或者用药途径上的拓展。对于重组凝血因子产品来说,单链VIII因子已进入注册阶段,将会成为CSLBehring第一个VIII因子长效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单抗类产品占据了CSL管线近一半的位置,以肿瘤为适应症的单抗占单抗在研产品的一半。可见CSL和Baxalta一样,对于单抗和肿瘤两个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投入。



三、国内和全球血制品市场对比

1、我国血制品市场潜力较大

根据国内血制品批签发和中标价测算,2015年我国血制品市场规模在175亿元左右(27亿美元左右),占全球血制品市场的11%左右,但我们又有着全球1/4的庞大人口基数,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从浆量来看,国内的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我们测算,2015年国内采浆量~5800吨,投浆量约5200+吨同比增约10%,整体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2、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不允许进口(白蛋白除外)和患者支付方面的原因,国内血制品市场构成与全球市场构成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全球市场上占比最高,达51%的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只有34%的占比。在全球市场上占比达18%的血源凝血因子在国内只有3%的比例。上述两种血制品大类市场占比反映到人均使用量上,可以看到国内静丙和凝血因子的使用量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国内白蛋白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一半以上。MRB预测2015年全球白蛋白使用量为537吨,根据中检所的批签发数据,2015年国内白蛋白批签发291吨,为全球预测值的54%。可以看到在2014年前国内白蛋白的增速都是在20%以上,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2007-2015年CAGR为19.54%。同期全球白蛋白使用量CAGR仅为1.41%,增长缓慢。2014年开始,由于国内进口白蛋白提价见顶和医保控费的因素,白蛋白使用量增速落到20%以下。



3、国内市场集中度低,规模小产品少

国内市场集中度低,整合空间大。全球血制品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市场份额前三合计占比61.30%,前7合计占比78.84%。反观国内,若只算国内企业,行业前三占比28.86%,前七占比不超过41.23%。若算上国外企业,国内市场行业前三合计占比41.23%,前七占比合计65.23%。对比可以看出国内血制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于全球水平,行业并购整合潜在空间大。


国内血制品企业规模和产品种类相比国际巨头都有实质差距。对比全球和国内血制品行业占比前三名的企业可以看出,浆站数目和种类数量差距极大。对于浆站数量和采浆量来说,一方面是我国群众的献浆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国内浆站建设和行业整合需提速。对于血制品种类来说,主要是分离提纯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培养和拓展。



从产品种类来看,国内血制品企业利润提升空间大。目前国内血制品厂商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基础产品,鲜有A1PI等超额边际利润产品。可以看到国内血制品在相关政策的保护下,吨浆利润提升还有一定空间。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