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BI五年投入110亿欧元用于研发,打造开放式创新渠道
发布时间: 2015-11-25     来源: 新康界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BI)召开了全球研发媒体沟通会,执行董事会主席柏安德表示在未来五年,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资计划是110亿欧元,其中50亿欧元投入到具体的研发。

咦?那大头的60亿欧元去哪里了?

        对于BI来说,研发领域包括了三部分,除了常规的R和D之外,还有M——医学。“医学研究一直是公司的基础。”柏安德介绍,早在1917年,公司就邀请了当时的诺贝尔奖得主出任科研顾问,企业与学界的科研互动从此开始。而后,1941年,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哮喘治疗的喘息定问世。“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当前治疗不足或者没有治疗的疾病上,而且每一两年我们都会认真分析医疗需要的变化,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我们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具体来说,这110亿欧元的,将被BI分布在四在领域:免疫和呼吸疾病,肿瘤,心血管代谢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当中呼吸疾病、心血管代谢疾病,以及肿瘤领域均是一直以来BI经营的领域,只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是。而且,BI研发高级副总裁Michel Pairet还表示,这个领域,BI关注精神病。

       “为什么当同行纷纷放弃精神病时,我们选择回头从新关注精神病呢?”他指出,“因为最近的科学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的机会来了。我们要用真正的突破性的机制来治疗精神病。”

         2014年和2015年间,BI一共有11个新药获批上市。此外,目前还有一大批候选药物在研发管道中,其中一期项目20-30个,二期项目15-20个,三期及以后的也有2-5个。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BI研发管道中的项目,大概有50%来自开放式创新渠道。

什么是自开放式创新渠道?

        BI全球研发网络副总裁Adrian Carter介绍,BI目前的开放式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式:在有兴趣的具体科学领域和顶级的科研机构开展专项双边合作;对于未知的科学领域,通过众包提问,请外面的广大学术界集思广益;最后是公司合作。

       这当中,BI提出的“众包”方式,与目前常见的研发合作模式有所区别。Adrian Carter表示,这本质上就像软件领域的开源,药品研发也是可以开源的。当BI有个好点子时,就充当一个出题者,向学术界敞开环抱,请他们来做解题者,帮忙一起解决问题。他举了个例子,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61个方案、27个协作提案。“而这些解题者来自世界各地,你都不知道他们是谁。”

        为了支持这种开放式创新渠道,BI在研发领域所投入的50亿欧元中,特意分出15亿欧元用于对外合作。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