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美专家齐聚北京共商慢病防控大计
发布时间: 2015-11-0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董子畅)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新校园揭牌仪式暨慢病防控国际圆桌论坛6日在北京举行。中美专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

据悉,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死因,慢病导致的死亡超过所有其他疾病导致死亡的总和,而其中很多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如何防控慢病也成为当今全球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表示,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慢病所带来的危害,并致力于增加对慢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方面的投入。到2012年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经占总疾病负担的70%,缺血性心脏病、癌症、慢阻肺等是导致中国居民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刘谦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快速出现,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的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的负担,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民生问题。慢性病可防可控,加强慢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携手抗击慢性病组织主席KenThorpe指出,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慢病,各国政府均无法解决医疗成本日益上涨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慢病,需要联合患者、医生、社区、企业、劳工组织以及医疗政策专家,共同提升社会对慢性病的关注,更有效的预防、治疗慢性病。

在慢病防控方面,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实践。厦门市卫计委副主任洪丰颖介绍了厦门市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突破口,实施慢病管理“三师共管”的经验。厦门市为每一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配备一名专科医师、一名全科医师和一名健康管理师。通过各种配套政策、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大医院放得开,基层接得住,患者乐意去”的局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防控效果。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雷海潮也分享了通过“健康北京”战略规划的实施,从根源上治理慢病危险因素,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经验。(完)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