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华兰生物:纠结的血制品生意 有价无市
发布时间: 2013-04-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巨大的需求缺口却无法带来业绩的大幅增长。华兰生物虽然业绩反转预期明确,但似乎仍面临“有蛋糕却吃不着”的尴尬。

  有价无市VS两头受限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 吨——也就是说,只有当血制品的投浆量达到8000吨时,产品才能够满足国内患者的基本需求。而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由于健康人血浆是血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在浆源有限的情况下,用“有价无市”来形容血制品行业毫不夸张。

  同时,我国血制品除人血白蛋白外限制进口,国内企业占据了血制品行业的主导。自2001年起,政府开始停止审批新的企业。根据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目前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有32家,正常运营的仅20余家。从产品线和投浆量来看,行业内领先企业主要有中国生物、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博雅生物等。

  需求旺盛,竞争对手有限,血制品理应是一个高景气度的行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浆源和价格两头受限,令行业内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十分被动。

  据了解,血制品公司开设血浆站需要获得省级卫生厅的批文。上海中金投资集团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曾丹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血制品公司目前的瓶颈主要卡在省级卫生厅上。“卫生部一直提‘血液制品十二五倍增计划’,但卫生部是管不了省级卫生厅的。”

  曾丹华指出,由于观念上的问题,有的地方省政府不愿成为“卖血大省”或认为省内存在卖血现象会损害形象,因此不仅在开设新浆站上比较谨慎甚至抵触,还有可能一下子大量关停省内的血站。2011年7月15日,贵州省就将原有的20家左右单采血站减为4家。华兰生物原有的6家血浆站中有5家被关停。

  此外,血站的设立还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我国的血站有血站和单采血站两种。其中血站又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规划血液中心,市级城市可规划中心血站。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都属于一般血站,其血浆来源是无偿献血。而单采血站则是血制品企业开设的、需要为献浆员支付一定营养费以获得血浆的血站,应设置在县及县级市。而根据卫生部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如果一个县内已经有了一般血站,则不能再开设单采血站。

  一头是血浆来源受限,另一头血制品的价格又由发改委制定。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人血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静丙),大部分企业都有能力生产;另一类是以凝血因子等为代表的小制品。

  申银万国的报告写到,发改委之前制定的10g/瓶人血白蛋白最高零售价为360元,而黑市价格已经卖到了500元,在药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发改委两次上调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

  仔细分析人血白蛋白和静丙的上调幅度,人血白蛋白从360元提到378元,提价幅度为5%,并不高;并且如前面所说,人血白蛋白是我国唯一可进口的血液制品。

  静丙的常规剂2.5g/瓶由412元提到561元,提价幅度较高。但曾丹华表示,静丙的零售价之前就没有达到最高上限,因此影响未必明显。

  和产品提价幅度有限对应的,是采浆成本的不断上升。华兰生物2012年的半年报显示,由于给献浆员的营养费提高,公司的毛利率有一定下降。其中血液制品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54%%。上市公司中,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其中,天坛生物2012年血液制品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6.61个百分点;博雅生物的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毛利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5.53和8.32个百分点。

  业绩反转预期渐趋明确

  尽管如此,对华兰生物来说,2013年业绩见底反转的预期已比较明确。

  根据公司年报,2011年7月在贵州被关闭的5家浆站占公司当时近50%的原料供应,据招商证券估计约为200吨。由于血制品公司有一定的库存血液,关停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一直延续到2012年第三季度。

  2012年上半年,华兰生物在重庆子公司通过GMP认证,6家单采血浆站所采集的血浆可正式生产和销售。由于重庆公司投产,华兰生物2012年四季度的业务环比恢复。

  同时,公司从去年年底在河南和重庆已先后有两个单采血站获批。对照河南封丘浆站,2010年10月开采,2011年采浆量约28吨,两个新浆站的采浆量预计可达到30吨/年,可逐步弥补贵州被关停血站的缺口。

  小制品成未来最有潜力品种

  对血制品公司来说,未来最有潜力的品种可能还在于小制品。小制品的产量不仅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是真正价格提升幅度最大的产品。如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此前的最高限价为254元/200IU,提价后是396元/200IU;纤维蛋白原之前的最高限价为250元/g,提价后是595元/g,提价幅度为138%。

  而目前小制品的开发能力存在很大差别。“很多公司的血浆都浪费了,因为没有能力开发。”目前上市公司中能生产凝血因子Ⅷ的只有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能生产纤维蛋白原的只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博雅生物。“博雅生物和天坛生物也想开发凝血因子Ⅷ以提高血液利用率。天坛生物2010年就拿到批文了,但到现在也没研发出来。”信达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吴临平表示。

  另外,他指出,小制品现在在国外已经有替代产品开发。比如凝血因子Ⅷ,拜耳已经开发出了重组产品,上海一些地方也开始开发重组凝血因子,正在临床阶段。“不过人造产品的价格较高,一般是1000多元一瓶,血制品现在基本已经进入基药目录,太高的价格地方医保可能承受不了。”

  至于小制品的生产能力,主要看企业能够从血液中分离出多少品种。根据申银万国的数据,目前血制品上市公司产品数量(包括非小制品)的排序分别是:华兰生物11个,上海莱士7个,天坛生物7个和博雅生物7个。其中上海莱士小制品品种较多。

  “不过,即使是做得比较好的上海莱士,小制品的收入占比也只有10%。”吴临平指出,“小制品占比要上升,要么提价,要么扩大浆源。”尽管现在有提价和新开浆站的预期,但大幅提价和浆站放量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

  采浆能力是血制品公司的命脉。曾丹华表示,能否开设新浆站完全看公司在省级卫生厅上的公关能力。

  “天坛生物的大股东是国药中生集团,背景本身也不错。但是中生集团下面有几个子公司,拿到了血站也不一定给天坛生物,这是它尴尬的地方。”吴临平说。他认为,在几家上市公司中,华兰生物规模最大,同时有河南这一献浆大省作为根据地,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强于其他公司。

  目前,华兰生物的采浆规模为500吨,天坛生物480吨,上海莱士400吨,博雅生物170吨。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