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美国会智库呼吁重构生物技术科研体系以应对中国竞争
发布时间: 2025-11-28     来源: 识林

近日,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Emerging Biotechnology, NSCEB)向国会提交了题为《科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Science)的政策建议报告。这份报告标志着美国在生物技术这一战略关键领域的政策导向,正从单纯的资金投入,转向对科研资助体系、数据基础设施及技术融合能力的系统性重构。

这一转变旨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特别是来自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挑战(除美国外,中国是报告唯一点名的国家),并为维持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长期领导地位奠定新的基石。

从投更多钱到体系变革

NSCEB由美国国会于2022年立法创立,其核心使命是为白宫和立法机构提供战略咨询,旨在强化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导力,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韧性。委员会成员构成体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思路,包括国会议员、前谷歌(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以及众多顶尖科学家。这种构成旨在弥合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鸿沟。

委员会已于2025年4月发布了第一系列建议,当时的核心诉求是呼吁联邦政府在五年内新增15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领域专项资金。据委员会主席、印第安纳州共和党参议员Todd Young透露,这49项初步建议中约有半数已被纳入后续的立法草案,显示了国会对此议题的高度重视。

本次发布的第二份报告,则显著减少了对于新增巨额资金的呼吁,转而深入剖析美国科研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弊病,并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一体化资助申请,减免数据要求,“小额资助”启动

当前美国联邦科研资助体系的低效与冗繁,是报告重点抨击的对象。

科学家群体长期抱怨,申请流程充斥着重复的文书工作和复杂的官僚程序。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实验室负责人Jeff Karp对此评价道:“这仍然是一个碎片化、官僚化的系统,使得即便是小额的资助申请也显得规模过大。” 这种体系天然地倾向于那些拥有成熟行政团队的大型、知名实验室,而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致力于高风险创新研究的青年科学家则构成了无形壁垒。

针对这一痛点,报告提出了一项关键建议:建立一个跨机构的统一联邦研究资助申请平台。目前,研究人员若想向不同机构,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同时申请资助,需要准备多套符合不同要求的申请材料。统一平台将极大简化这一流程,减少科研人员在行政管理上的时间消耗,使其能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科学研究本身

此外,报告对现有资助体系中要求提供“初步数据(Preliminary Data)”的惯例提出了挑战。NIH等机构通常要求申请者提交初步数据以证明其研究设想的可行性。这一做法在理论上是为了评估项目的成功概率,但在实践中,它极大地阻碍了那些真正具有颠覆性、但缺乏前期数据支撑的原始创新。委员会建议最小化甚至取消这类数据要求,为“从零到一”的探索性研究创造空间。

在资助模式上,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小额资助(Mini Grants)”机制。这些单项金额不超过10万美元的资助,并非来自新增预算,而是通过拆分现有的大型资助项目来创设。委员会副主席Michelle Rozo解释说,此类资助旨在为青年研究者提供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获得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所需的初始资源,从而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同时,这些小额资助也扮演着市场信号的角色,向外部风险投资家和慈善家指示了早期研究的热点方向,有望撬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本。

数据与AI驱动科研新范式:先建“中央数据库”

报告以大量篇幅阐述了数据与人工智能(AI)等“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对生物技术研究的革命性影响。委员会明确指出,联邦政府必须认识到这些技术的潜力并授权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报告的核心建议之一是强制建立并执行一个中央化的科研成果数据库。根据现行政策,接受联邦资助的研究人员理论上需要共享其所有研究结果——无论阳性还是阴性。然而,由于缺乏强制执行力与统一的数据标准,这一规定形同虚设。中央数据库的建立,将把所有联邦资助研究产生的数据汇集到一个可访问的平台。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提升科研透明度、避免重复研究,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为AI算法的训练和优化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知识库。

报告预见,AI、机器人技术、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和自动化(Automation)正共同推动一场科研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未来的科学实验将从一个高度依赖人手的、劳动密集型的过程,过渡到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新范式。在这种模式下,由AI驱动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以高度的可重复性(High Reproducibility),并行执行数千个实验。这将极大地加速药物筛选、蛋白质设计、合成生物学回路测试等关键领域的研发进程。NSCEB强调,联邦政府的职责是前瞻性地投资并建设这类先进科研基础设施,确保美国的研究人员能够站在这一技术浪潮的前沿。

政府人员去企业“实习”?公私合作引发争议

为了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并加强产学研联动,报告鼓励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乃至私营机构建立更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这种模式可以分担研发成本,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化。

然而,报告中最具争议的建议之一,是关于联邦雇员的“外部实习计划”(Externship)。该计划要求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在私营企业(如制药公司)的共同资助下,完成为期一年的全职实习,以深入了解科学公司、学术机构或慈善组织的实际运作。这一建议引发了关于“旋转门”(Revolving Door)的伦理担忧——即监管者与产业界之间过从甚密,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和政策偏袒。尽管Rozo辩解称,此举纯粹是为了解决委员会所发现的“政府官员普遍缺乏科学与生物技术知识”的问题,旨在建设一个“更懂生物的政府(A More Bio-literate Government)”,但在当前美国社会对政商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此提议的落地恐将面临巨大阻力。

综上,美国NSCEB报告是一次对美国整个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的全面诊断与处方。它表明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从短期资金注入,转向构建一个以数据为驱动、以AI为核心、流程精简高效、并能持续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的长期可持续科研生态系统。改革进程可能深刻影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格局,值得我国监管和业界关注。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