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早上5点起床不好?建议:过了70岁,起床要尽量做到这4点
发布时间: 2025-09-24     来源: 健康养生常识

最近有不少人来问我:“师傅,我每天早上五点就醒,活动活动可好?”听着是勤快,可过了七十岁,身体机能早已不同,不当的起床时机反而会伤了元气。人在老年,阳气渐弱,早起并不等于养生,反而容易动了“未熟之阳”。如果你也是清晨早醒者,不妨听一听老中医我怎么说——晨起不是越早越好,超过七十后,起得得当,才是真养生。

一、醒后不起,缓缓为先

年纪轻时,五六点醒来翻身起床可能没啥问题,可七十岁后,血液流速、肾心之气就缓了。突然起身,如山泉乍泄,极易引起头晕眼花,甚至跌仆之险。

我常提醒老朋友:一睁眼别急着坐,先闭目平躺几分钟,行一回“醒之法”,即伸舒四肢、缓缓翻身,让气血稍微循环再动身。

专业术语:调气安神

咦,说到这,你是不是也有过晨起眼前发黑、脚软站不住的情形?那可不是头晕而已,可能是“阳未升、阴未散”、动得太早了。

二、晨起不饮冷水,先暖再动

很多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灌一大杯水,尤其是冰的,清口解乏,看似爽快,其实憋着寒气。尤其老人肠胃虚冷,这一下冷水落肚,脾阳受挫,等于晨起就给身体泼一瓢寒水。

我自己醒来后,坚持先喝一杯温开水,再缓缓走动,气血不上冲,也不滞胀,整个人舒泰安稳。肠胃暖则运化行,口中清润心也定。你起床喝的是“活水”还是“冻茶”?值得细品。

三、起床脚不落凉,全身方得气顺

脚底乃“肾经”发源之处,老人阳虚最怕脚底寒,若晨起直接踏地,不等于让寒湿上头?晨时阳未发,地气凉,赤足入地宛若“阳入牢笼”,轻则手脚冰凉,重则关节酸痛。

专业术语:阳虚外寒

哎哟,是不是你也曾半夜起床光脚走几步,然后腿就抽筋了?那就是“寒中通络”,身体不愿你这么硬撑。床边铺块脚垫,起脚套双棉拖,小法不烦,年年安心。

四、早餐不要急,动后食更补

现在有个误区:好多人一醒来就吃早饭,怕不吃饿着,其实未必合适。老年身体,晨起之后需先稍微动一动,如缓步、梳头、按摩腹部,让阳气通畅再吃,胃口才开、吸收才稳。

如果一醒就吃,不动则脾胃未调,全靠硬塞,只得“停食化滞”之苦。你可以试试晨起先250步,再就食,可比闭眼吞晚饭好得多。

专业术语:运脾通腑

所以我总说,吃饭前活动,等于开门迎客;一坐就吃,等于客未请就大排筵席,哪来礼数和吸收?

饮食、起居与时辰配合,才是顺天法养

醒来不急动,动则气通
喝水讲温润,忌凉浊入侵
足底要暖,阳气才不跑
胃中得养之前,四肢需先动
晨起之事虽小,却关系精神、消化、关节乃至心血管之平衡,调之得法,是百病不生的根。

70岁后睡醒不是终点,是新的开始

起得急,动则血逆;起得慢,阳气顺利升腾
食得快,脾不喜;食得时,脾胃随心养
地面冷,脚底伤寒易入,肾元难固
被窝中醒觉数分钟,气神同收,身心皆定
晨不嗔、晨不起火,肝气可散不伤本

你有没有哪天早上起猛之后整天不舒服?别以为只是偶然,七十岁后的身体早已走入另一条路,得软中带刚,缓中练精,才是正法。

写在最后

我常说:“日三退者贫,晨三躁者病。”这“起”之一事,是所有养生的门户。与其天天找补药,不如拱身看看自家起床的模样,一点一滴,便是延年之基。

清晨五点不是错,而是适不适宜的问题。先养得顺,再动得快,这才叫“起床不伤身”。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