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表面热得人出油,实则身体内部也处在“火气上升”的状态。这个时候,吃错一口,就可能让阳气受阻、湿气加重。民间常说“伏天五不吃,吃了夏难安”,可不是空穴来风。从中医角度一看,确实有讲究,我这就给大家一一道来,句句不虚,口口有理。
① 油腻食物,堵阳气、困脾胃
大热天人爱吃冰镇烤串、酱大骨、红烧肉,香是香,可吃完是不是总觉得头昏脑涨、肚子发沉?油脂重的食物在夏季摄入,会让体内“热气郁结”,阳气上浮无门,引发消化不良、便秘、口臭等问题。
脾胃为后天之本,食物进多、油重,反而助湿生热,堵了阳气升发的通道。哪怕再喜欢,也要酌量,尤其是在三伏正热时,一口排骨不如一口冬瓜来得清爽。
咱平心而论,您是不是也有点嘴馋油腻?可以留言当个实在人,说上几句。
② 冷饮冰食,冻住脾阳
伏天冷饮爽口,冰西瓜、果汁、雪糕,一入口是清凉,其实是“中伏暗伤阳”。这个时候消暑靠吃冰,是饮鸩止渴。人的肠胃喜温恶寒,冷食入腹,内火未退,脾胃却先被“伤了根”。
中医学讲“阳虚则生寒,脾虚则泄泻”。冷饮虽好,不可贪多。尤其年过五十的人,肠胃已弱,一顿冰饮,腹胀、拉肚子、体虚接踵而至。
各位看看冰箱里囤的东西,是不是得少往嘴里送点了?
③ 湿重瓜类,助湿生滞
虽然夏天是吃瓜的季节,黄瓜、哈密瓜、西瓜满地跑,可惜这些瓜果多性凉且含水量大,过多摄入,容易令体内湿气横生,尤其脾虚湿重者效果尤甚。
如果追着吃这些瓜,一时爽口,事后却头重如铅、四肢发黏,难受的是真心实意。真要吃,可以搭配姜汁或者煮着吃,将寒气中和一些,别空腹,大热天凉瓜果进肚,后果比你想得深。
哎,说句实话,现在吃瓜,是不是图个嘴热?如果试着换点瓜煮汤,不妨留言告诉我效果咋样。
④ 腌制辛辣,化火上炎
辣椒、咸菜、酸豆角这些东西夏天吃得多,有人说促食欲,其实是耗心火、烈胃气。身体本来就处高温环境,再加这些辛热之物,等于火上添火,容易燥咳、生疮、流鼻血,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尤其是晚上吃辣,气血浮于表,热气郁于内,第二天起床口苦舌燥、烦躁易怒,是常事。此类食物虽有“辣出汗”的表象,非养生之道,反而加重体内火盛,是饮食中的大忌。
辣吃多真的不是好事啊,节节火上升!
⑤ 甜食甜饮,生痰牵湿
很多人三伏天就爱来点糖水,绿豆汤、冰糖雪梨、饮料奶茶,口口甜滋滋,其实这些过分甜腻的东西,不仅伤脾胃,还容易助湿生痰,降低身体代谢力,以致湿毒内积、倦怠腹胀。
脾主运化,甜味入脾,本是调和口感的小法宝,可甜过了头,只会加重脾胃负担。夏天人原已体弱多湿,甜饮摄入过量,往往让人吃后更渴、口干舌燥、四肢沉重。
您不妨回忆一下,这两天是不是喝得甜多吃得也甜?可以留言说说嘴里的真实感受。
三伏时节饮食建议:
① 每日以温、轻、淡为主,减少煎炸重口味。
② 白粥、冬瓜汤、绿豆水适量为宜,祛湿养胃。
③ 饮食有节,不贪一时口快,守得住口才可养得住身。
④ 正午前后是火旺之时,忌油硬甜腻伤阳气。
⑤ 吃饭要细嚼慢咽,养胃更养性,何乐不为?
这些日常习惯看似小巧,却能护你整个夏安稳舒畅。
收尾温语:
伏天养生少不了一张嘴管得住,“五不吃”其实是五份自律,懂养的不过知道,过好夏也是一种智慧。
你还吃错了什么吗?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