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此前各批国采时间安排规律,第十批国采预计将很快开始。
由于积压产品多,第十批可能是一批“大国采”。即便以“6+1”作为入门门槛,符合条件的产品也已超过50个(文末附品种名单)。
规则方面,预计第十批将继续围绕公平竞争进行完善;落地层面,价格联动或成为重点。
从“4+7集采”至今,九批十轮国采对医药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准入产生的影响如何?
01
仿制药从“躲国采”转向“冲国采”
国采前,国内仿制药价格普遍偏高,即便一致性评价工作在2015年已启动,大部分仿制药企仍“沉迷”于新药仿制。
这一方面与创新药研发难有关,更与仿制新药开发相对容易、利润高有关。
国采开始后,药企最初的应对策略是寻找可能不国采的产品,比如药械产品、中药等。
从第三批国采开始,药企逐步意识到国采将常态化推进,因而新药仿制普遍从“躲国采”转向“冲国采”。
这个思路一直延续至今。第十批国采符合条件的产品名单里,有很多厂家产品都是新上市的,开发目的就是冲国采。
预计越往后,新获批药品占比将越大。最近几批国采产品中很多都是两三年前市场上兜售的“新药”项目。
例如第十批国采初步符合条件品种中的舒更葡糖钠注射液、艾司洛尔注射液、帕拉米韦注射液、美金刚口服液、拉考沙胺注射液、利格列汀口服制剂等,都是2021年之后新药市场上的项目。
笔者所在的企业2022年就购买了可能被国采的品种批文,希望能在后续国采中中标。
不过,有没有可能某批国采,新获批药品数量占比超过在销产品数量?
不大可能。厂家研发立项时会考虑在研厂家数量,模拟国采竞争格局,避免新药仿制一哄而上,如果国采失标得不偿失。这种情况,国采就会失去降价的意义。
也因此,国采之外,市场准入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集采越来越成为主流。
02
促进药企生产成本控制、质量提升
国采前,受惠于仿制药巨大的利差,生产厂家普遍“不差钱”,对生产成本控制不严。国采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生产企业面临盈利压力,节流变成常规动作。
除了原料生产难的产品,大批药品生产成本一路走低,例如普通口服常释剂型的生产成本在0.2元左右,注射剂在3元左右成为行业共识。
九批十轮国采期间,国内新上市仿制药质量有了质的提升,过评产品质量不比原研差。实际上,也有很多原研产品原料来自于国内药企。
在一批成本控制不到位的药企消失的同时,国内制药界的“富士康”将逐渐显现。
03
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
国采之前,医药商业配送点位普遍在8个点左右,超过10个点的也很常见,如今已基本降至5个点左右,国采中标的大产品是3个点。
降低的,其实都是商业公司的利润。
此前疫情期间,医院回款普遍偏慢,使得很多医药商业公司“多做多亏”,有的甚至直接注销,预计国内医药商业“大鱼吃大鱼”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04
净化医药销售行为
2018年之前,国内医药销售整体处于一种不正常的“亢奋”状态。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厂家拿出大把资金做促销,彼时的国内医院到处可见医药代表忙于推销产品,各类有效无效的学术活动满天飞。
利润被压缩后,厂家没有了多余费用做活动,很多医药代表转行。反腐压力下,即使是创新药推广也需要反复考量是否合规。
对大部分仿制药企而言,国采中标产品直接走商业物流,在此背景下销售队伍存在的价值值得思考。
05
改变药品准入难的局面
国采前,药品一般是通过招标进院,有公立医院几年不开药事会议,药品进院困难。
国采规则下,中标产品自动获取入院资格,近年来也有不少国采“光脚”产品逆袭的案例涌现。
对于非中选过评产品的政策也越来越友好,只要愿意降价,市场准入已经不成问题。
站在第十批国采前回望过去,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集采常态化的同时,行业也在思考,国采——这个重塑了医药行业生态链的重要政策,承担的历史使命又将在何时结束?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