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建设。
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通知》;3月,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6月,国家卫健委和全国老龄办发布《关于深入开展2022智慧助老的通知》。
作者:郑文秀
来源:众成医械
01
供给失衡现象明显
智慧养老促进产业改革
政策频频出台,源于我国老龄化加重,养老需求加大。
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定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即为“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8.7%,十四五期间将突破20%,老龄化程度较高。
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产业规模不断攀升,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0.3万亿元。
我国人口及老龄化情况(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
然而我国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度不高以及服务效率较为低下,供给失衡现状难以通过传统模式予以解决,因此我国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概念,提倡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代替代传统要素,驱动产业发展。
智慧养老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康复机器人。
02
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
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
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性病的人口增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发展契机,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与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实现自我日常健康监控及管理。
除了刚性市场需求,在政策层面,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受到了重点支持。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把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与妇幼健康装备等7个领域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在“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发展中提出攻关基于新型传感器、新材料、微型流体控制器、新型专用医疗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医疗级可穿戴监护装备。此外在“妇幼健康装备”领域中也提出远程化、无线化的发展方向。
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同样提出,支持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家庭照护、安防监控、残障辅助、情感陪护、康复辅具等智能产品和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针对普通人群,通过运动监测、肌肉放松、康复理疗等方式实现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改善;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服务对象为各类疾病患者人群,为特定疾病患者人群提供监测防范和对慢性病患者人群进行治疗指导,代表性产品有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可穿戴心率除颤器等。
据众成医械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0.01%。
数据显示,国内可穿戴医疗设备目前主要以体温计、血压计等生理参数测量设备居多,产品种类达到1137个;其次为认知语言视听听障碍康复设备,生化分析设备,呼吸、麻醉、急救设备辅助装置等,产品种类分别有170个、130个和122个。
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细分情况(单位:个)
数据来源:JOINCHAIN® 众成数科
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相较传统医疗设备,不仅需要在形式上进行了更新改革,使其具有便携性、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作为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拓展,成为医护人员管理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工具。
基于这一点,如何完善数据监测和信息传递服务,打造医患场景化沟通平台才是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是否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华为已经优先布局。自2018年起,华为与301 医院等机构合作,将智能穿戴设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PPG)应用于房颤筛查,筛查出的房颤人群,通过房颤管理平台提供的整合管理策略, 实现房颤管理一级、二级预防及患者参与的自我管理。
03
外骨骼机器人成热门赛道
家用化、轻量化、小型化趋势
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辅助替代型和训练治疗型两大类型。辅助替代型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和残疾群体,主要包括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治疗型则主要针对术后康复。其中,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为国内的创新研发热门领域,技术水平及智能化水为康复机器人之最。
目前,国内主要参与企业有大艾机器人、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傅利叶智能等。2022年初,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迈步机器人相继宣布获得融资。其中傅利叶智能获得4亿元D轮融资,创下康复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金额最高记录。
国际市场等主要竞争者有ReWalk Robotics(以色列)、Touch Bionics(英国)、CYBERDYNE(日本)、Ekso Bionics(美国)、SuitX(美国)。
ReWalk Robotics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据医械数据云统计,目前我国几家头部康复机器人企业均已经获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注册证,其中大艾机器人2件、迈步机器人3件、程天科技2件、傅利叶智能5件。
据悉,市面上的外骨骼机器人售价在15—100万元之间,售价高昂,目前主要面向机构收费,仍没有消费属性的产品。康复机器人市场刚需主要来自患者治疗需求以及康复医师劳动力替代需求两个方面。为了覆盖更广泛的群体,应对康复人才缺乏的问题,康复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倾向于家用化、轻量化、小型化。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由此引发了大量健康服务需求,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康复设备作为直接受益的两个细分赛道,有望实现市场扩围。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