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市场规模有望翻番
今年年初的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曾经提出: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各地要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药销售额要达到25%-30%。
目前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基本能够全部配备使用基药,但二三级医院的配备比例较低,估计平均仅为目标值的1/3左右。新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但各地对于二三级医院配备基药比例的规定仍未出台。各地基药增补目录发布进程较慢,也导致了各地基药招标以及规定基药使用比例等进展较慢。
我们认为在各地基药增补目录发布以及基药招标完成之后,会陆续出台二三级医院的基药使用比例。
之前,河北、吉林、安徽、山东、河南、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湖北等省份曾经规定了基药的销售占比,要求二级医院达到25%~35%,三级医院达到15~25%。
但从公布情况看,绝大多数都低于国家卫计委的目标值。广东是目前唯一一个在新版国家基药目录颁布之后规定基药在二三级医院使用比例的省份,规定的使用比例均完全符合国家目标值。
广东的规定或许是一个标杆,之前基药使用比例过低的发达省份可能会参照广东的规定,全国平均水平可能会超过卫计委的目标。
按照全国基层医疗70%的基药金额占比、二级以上医院目前平均10%的金额占比、药店15%的金额占比来估算,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对于今年药品规模的预测,那么2013年全国基药市场规模约为1900亿元。基药销售占整个药品市场的份额大约为15%。
如果按照卫计委的统一目标来计算,估计二级以上医院的基药销售占比应该能够达到全国平均30%左右,同时假设基层医疗机构实际使用比例为90%,药店为10%的金额占比,那么估计2013年全国基药市场规模估计约为3800亿元。
基药销售占整个药品市场的比例将达到30%左右。即便药品销售规模不再增长,基药的市场规模也有望翻番。
能同时应用于基层和三级医院的基药潜力较大
本次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大型药企受益较大,强制恒强的格局日益明显。其中以岭药业、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上海医药、天士力、白云山、中新药业、同仁堂、康缘药业等中大型药企均有多个独家或类独家的品种入选。
2)独家中药注射剂企业的优势加强。本次基药目录中没有入选新的中药注射剂,那么原有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脉络宁注射液等三大中药注射剂的稀缺性将更加突出。
3)新入品种将受益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报销比例的增加。比如,腹膜透析液(乳酸盐)首次入选国家基药目录,这将大大促进腹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其中拥有非PVC包材产品的华仁药业弹性最大。
4)新品替代老品的升级换代的机会巨大。例如,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在千呼万唤下终于进入了国家基药目录,我们预期该品未来将会取代动物胰岛素注射液的市场份额,实现胰岛素产品的升级换代,这有利于通化东宝和复星医药等企业的发展。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也是首次入选国家基药目录,未来也会逐渐取代普通肝素的市场,常山药业、红日药业将受益。
5)新入品种中包括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磅品种或潜力大品种。如众生药业的复方血栓通胶囊,以岭药业的参松养心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康缘药业的复方南星止痛膏、桂枝茯苓胶囊、腰痹通胶囊,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片,恩华药业的咪达唑仑注射液,人福药业的芬太尼注射液,信立泰的氯吡格雷片,翰宇药业的去氨加压素注射液、奇正藏药的消痛贴膏等品种在各自企业中均占有较大的销售份额,入选新版基药均将给相关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6)能够同时应用于三级医院和基层终端的基药品种发展潜力最大。
我们认为有两类基药品种的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扩容。
一是目前在县级医院有较多份额的中药注射剂,由于其价格的适中性,具有从二级医院向三级医院延伸的潜力,比如中恒集团的血栓通、昆明制药的血塞通、益佰制药的艾迪、振东制药的岩舒等。
二是之前在三级医院占有较大份额的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和独家中药制剂(口服或外用)等,有望向二级医院和基层延伸,比如以岭药业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连花清瘟胶囊等,信立泰的氯吡格雷片、通化东宝的重组胰岛素、华仁药业的腹膜透析液等等。
地方豪强明显受益于地方基药增补
新版国家基药目录从307个品种增加到520种,增加了213种,增加比例将近70%。目前,颁布地方基药增补目录的省份已有7家,包括甘肃、广东、青海、重庆、贵州、山西和上海等。
其中,除了上海市维持原有的地方增补基药目录不变之外,其余均在原有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各地增补的基药数量均比较多,数量最少的山西省也增补了198个,相当于比国家目录多了38%的比例。贵州省增补数量最多,达到427个,相当于比国家增加了82%。
之前在国家基药目录中受到严格控制的中药注射剂在地方增补中频频现身,且增补的多为独家品种,广东和重庆均含有十几个中药注射剂。从各地增补品种看,地方强势药企成为大赢家,强者恒强的格局在地方目录上表现的更加强烈。
并且,地方豪强的行政优势不仅体现在公司所在省份,对于周边省份或销售强势省份也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力。振东制药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出现在山西和青海的基药增补目录中,益佰制药在贵州省的增补中优势明显,佛慈制药在甘肃省占有绝对优势,以岭药业也在甘肃省获益颇多。
基药独家受降价影响较小
基药招标大多采用双信封制,降价一直是主旋律。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老版基药招标中,部分品种价格过低,导致企业难以生产或以劣充好。部分省市开始改变一昧降价的措施。
安徽在去年发布的县级公立医院采购方案中,就提出不再最低价中标。北京在年初的老版的基药招标中,价格降幅相对较小。
吉林省在年中发布的基药采购方案中,表示将延续“安徽模式”,没有更加严厉的措施。
广东在今年9月发布的药品交易方案中,虽然依旧强调价格,但相比征求意见稿已经有所温和,且独家品种预计受影响不会大。上海最早开始新版基药的招标,也比之前会议上所说的较低的中标门槛有所改变。
传言国家发改委将取消890个低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改为只限定日使用费用(即化药3元以下,中成药5元以下),生产企业在该范围内根据成本和市场状况自主定价。在新一轮的药品招标中,湖南、广东、山东、甘肃等地纷纷制定单独采购的低价药品目录。
我们认为未来基药价格可能会呈现以下特点:
1)部分低价普药不仅不会降价,还可能小幅提价。
2)基药独家品种受冲击相对较小。
3)各地基药招标政策严厉程度差异较大,总体比之前略偏温和。
4)高价仿制药或外资原研药的价格形式比之前要严峻。
5)目前正在酝酿的中成药价格调整政策,最终出台结果或比市场预期要缓和,中药注射剂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将相对较小或不降价。多数企业能够向渠道转移部分降价,实际所受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