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是由时钟组成的,这些时钟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当这些时钟失去正常运转时,它带来的危害可不仅仅是扰乱睡眠。最近,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更多的证据表明,打乱生物钟也可能与包括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状况的风险增加有关。
|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身体所谓的主时钟位于大脑中一个叫做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的区域。利用来自太阳的光信号,主时钟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遍布全身的“外围时钟”(peripheral clocks)。事实上,我们身体中的大多数细胞都有一簇蛋白质,它们相互交替,以保持一天中的时间在接近24小时的节奏。
然而,人造光、夜班、衰老、某些疾病以及跨时区旅行等因素可能会把这个经过精密调整的系统弄得一团糟,甚至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5月15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收集了英国约50万成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其他健康信息供分析和研究。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18)30139-1
从2013年到2016年,超过90,000人被要求佩戴加速计,测量他们一周的运动并完成心理健康问卷。研究人员使用加速计数据来确定某人是否有昼夜节律紊乱,即他们的生物钟是否不同步。其中,睡眠不稳定,白天不动,或者两者都有,表明昼夜节律紊乱。
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程度较大的人一生中更有可能患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这些人更容易情绪波动,神经质和孤独感水平更高,幸福感和对健康的满意度水平更低。此外,生物钟破坏程度较高的人的反应时间(这一指标提供了关于认知功能的间接测量)比破坏程度较低的人慢。
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Aiden Doherty(未参与这项研究)认为,这项研究使用加速计来确定昼夜节律紊乱的方法比传统的主观测量方法虽然有所改进,但是受试人群由于年龄的原因,不太适合研究精神健康,因为75 %的情绪障碍始于24岁之前。他还强调,这项研究无法证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情绪紊乱之间的因果联系,两者可能互为因果。
但同时Doherty写道,在青春期,人们的昼夜节律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由情绪紊乱的开始所决定的。“因此,这项新的研究可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蓝图,以扩大对这一年龄组情绪障碍的原因和潜在预防策略的理解。”Doherty总结说。
责编:艾曼
参考资料: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